湖湘自然历丨夏花灿烂⑧长相“惊悚”,既是*物又是药物
年6月8日星期二芒种第4天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五十二病方》是中国现存最古老医方,书中记载,治疗“颐痈”,也就是面颊两边发炎,可用半夏。
半夏是何物?《神农本草》说:“半夏于夏历五月间采,及夏之半,故名半夏。”
想在夏历五月间顺利采到半夏,现在可以提前到省内各地的山坡、田野、疏林等地背阴处探寻。此时的半夏,已经进入盛花期,足够“惊悚”,可一眼辨出。
它们的花序细长如鞭,探出地面尺余,明显高过枝叶。花茎顶端有竖立的大型苞片,将雌花、雄花全部包裹其中,完全展开时也只有一面开放,就像佛像背后的火焰。把苞片剥开,才能清楚看到内部花序结构——分为两截,上部较短的是雄花,下面一颗颗白色的颗粒是雌花。苞片开口处的花序轴和苞片边缘,都呈现紫黑色,一根细长“触须”从开口伸出,随风乱颤,乍一看,很容易误看成草丛里的蛇昂首吐信。
不只“像蛇”,半夏也是有名的“*物”。其块茎含有多种有*成分,主要包括刺激性的皂*甙、草酸钙针晶、有*生物碱等。生食极少量半夏就会令人口舌麻木失声,摄入较多则会对口腔、咽喉、消化道黏膜造成强烈刺激,导致肿胀疼痛和呕吐,若巨大量摄入可能会导致喉头严重水肿,呼吸困难而死。但经过精心炮制后,半夏又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功效。
半夏,天南星科药用植物。块茎圆球形,直径1至2厘米,具须根。叶2至5枚,叶柄长15至20厘米,幼苗叶片卵状心形至戟形,为全缘单叶,老株叶片3全裂,裂片绿色,背淡,长圆状椭圆形或披针形,两头锐尖,全缘或具不明显的浅波状圆齿。叶片基部(叶柄顶头)有珠芽,珠芽在母株上萌发或落地后萌发。
5至7月为花期。花序柄长于叶柄,佛焰苞绿色或绿白色,管部狭圆柱形,长1.5至2厘米;肉穗花序中,雌花序长2厘米,雄花序长5至7毫米,其中间隔约3毫米;花序附属器绿色变青紫色,长6至10厘米,直立,有时“S”形弯曲。
8月果成熟,浆果卵圆形,*绿色,先端渐狭为明显的花柱。
文/彭雅惠图/辣椒设计/袁向群智库/牟村统筹/周月桂
[责编:胡盼盼]
[来源: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