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榕江县ldquo1Nrdquo [复制链接]

1#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勤勉不息

坚决打赢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

——榕江以抓好*建为支点促产业发展助推脱贫攻坚

近年来,榕江县按照“一县一业、一乡一特、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建促脱贫的整体目标,重点发展“1+N”扶贫产业(“1”主导产业为中药材产业,“N”为蔬菜、食用菌、生态家禽、生猪及特色种养殖业),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有效激活群众发展产业脱贫的内生动力。

“小香葱”撬动“大产业”

“年边的香葱一斤能卖到12块,平时也可以卖到6、7块左右,一挑香葱一早上就卖完。”榕江县古州镇高文村村民*老根兴奋的说道。*老根是高文村香葱合作社社员,也是香葱种植带头人之一,通过香葱产业种植,该村群众的生活水平在逐步改善。

高文村坐落在榕江县古州镇北面,距县城15公里,是一个苗族聚集的村庄,村民文化素质普遍较低,是榕江县重点扶持的贫困村。

“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城里人常说的一句话,‘你们高文村挑柴棒最逛续(挑柴的担子最光滑),卖柴不卖棒(担子)。’”高文村*支部书记黎应松回忆说道。年,刚担任高文村支书的黎应松,看着村里破烂的茅草屋,村里好不容易种点东西都是肩挑背扛运出去销售,急里甚是着急,一直想寻找一条能带领村民共同致富之路。

“刚开始,我对香葱种植也没有底气,后来随着我一年年地坚持种植,慢慢摸清了它的生长习性,香葱产量也逐年在增长。”黎应松有着多年种植经验,是高文村香葱种植的“土专家”。

“黎支书既是香葱技术员,又是香葱种植的宣传员,还是我们村小香葱合作社的‘引路人’。”高文村主任叶胜华说道。在黎应松的坚持和努力之下,高文村香葱种植业开始走向规范化,村*支部构建的“*支部+合作社(协会)+贫困户”的小香葱产业发展模式,实现了“种、产、销”一体化的整体运作。

万事开头难,刚开始村民们对黎应松发展香葱产业并不看好,老百姓对于香葱种植总是慎之又慎。黎应松就从发动身边的亲戚朋友开始栽种,时常还免费赠送香葱种苗给村里想尝试种植的农户一起栽种。

“前两年我都出去打工,年边回家看到好多姊妹都发财,我也不出去了,跟着她们学种香葱。”高文村二组的杨老牛说道。今年杨老牛也跟着种上一亩地的香葱,还加入了村里的合作社。

“现在我每个月都有收入,不仅轻松而且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杨老牛入社后,不仅香葱种植技术上得到了指导,每月还有近千元的卖葱收入。近年来,高文村小香葱合作社通过产业带动,共吸纳了63户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支部为群众找准了支柱产业,当地群众年人均收入以20%趋势逐年上升。

“香葱不分季节,一年四季都可栽种,且管理易、产量高、品质香、见效快。”黎应松介绍说。当前,古州镇高文村共建有香葱基地余亩,月亩产量可达公斤,平均亩产月利润近千余元,每年全村香葱产业收入达万元。

林下种出“*金果”

“说起中药材种植,平永镇周边村寨的群众自然会想到我们中寨村,灵芝种植已成我们村脱贫致富的法宝。”平永镇中寨村*支部书记吴佳佳自信满满的说道。

说起中寨村发展中药材种植,不得不从种植大户、产业带头人姚秀*说起。

姚秀*是土生土长的中寨农家汉子。年,他尝试种植中药材,试种3年后,觉得自学的知识不够,又花了5年时间,到湖南学习中药材种植与加工技术,灵芝菌种制作及销售。学成归来,37岁的姚秀*开始创业,他陆续将茯苓、天麻、*精、独角莲、灵芝、元参等中药材进行到中寨种植,经过屡次失败后,他最后选择大规模种植市场前景较好的独角莲、灵芝、元参。

从药材种植到初加工,再到成立加工厂,姚秀*的事业越做越大,但他始终觉得,利用自己的技术特长让乡亲们富起来才是他最初创业的梦想,于是他发动乡跟着他一起发展中药材种植,成为当地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年,中寨村*支部借助姚秀*的产业平台,拓展了与外地企业的合作渠道,选派了部分*员群众外出江西、广东等地学习中药材种植技术,并在中寨村筹资种植灵芝、独脚莲等中药材30余亩,当年实现产值60余万元,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和赞同。

“群众看得很准,不用我们宣传,大伙都积极地参与了中药材的种植行列中来。”平永镇*委副书记蒋勇说出近两年来群众自觉发展产业的思想变化。

年,中寨村*支部整合姚秀*的科星公司资源,成立了中寨科星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打造“*支部+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全新发展模式。同时,依托企业的产业销售渠道,为中寨村苗寨贫困群众提供林下种植中药材产销“一条龙”服务,助推产业快速发展,奏响了苗寨中药材致富曲。

“早在年我就瞧准了成本低、市场畅销、价格好的独角莲,用自家的山林进行试点种植,当年种植独角莲8亩,到年平均亩产斤,当年的市场价格统货每斤元,毛收入86.4万元,收入相当可观。”姚秀*介绍说道。

为带动村民一起发家致富,该村通过支部组织、公司带动、合作社实施、农户参与的模式,带动全村户贫困户种植中药材,实现中寨村贫困户产业发展全覆盖。

“姚秀*不仅是董事长,还是我们的技术员、指导员,他耐心细致地跟我们合作社社员讲解药材种植的技术要点和注意事项,我们种植起来都很安心。”吴光模称赞地说道。俗话说“要想脱贫快,全靠产业带”,产业找好了,项目上马了,收益立杆见影,脱贫户加入合作社发展产业的积极性顿时高涨。

年,以村*支部牵头的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转型注册为榕江县中寨村科星有机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以种植大户姚秀*为法人,注册资金万元。公司成立后,并积极向平永镇*委申请,组建了科星公司非公有制经济*支部,并继续发动群众发展林下灵芝、独脚莲、雪莲果、金钩藤等中药材。目前,完成新增种植面积亩(林下灵芝40亩、独脚莲亩、雪莲果80亩、金钩藤亩,旱禾种植80亩),初步建成加工作坊㎡。通过转型,榕江县中寨村科星有机中药材有限责任公司初步形成了集种植、加工、销售为一体的支部创办扶贫公司。

白茶领走“产业路”

“空烈村一组林世凤工天共计25天,三组杨秀芬工天共计16天,三组杨窝当工天共计17天……,请你们核对一下自己的出工天数,确认后在共天统计表上签字或盖手印。”在榕江县两汪乡空烈村委会热闹异常,两汪乡永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会计曾凡林正在与群众核对到茶园务工天数。

两汪乡永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是由空烈村*支部牵头成立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合作社采取“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捆绑贫困户“特惠贷”资金入股合作社,积极探索“”利益分配模式(利润的60%作为贫困户入股分红、20%作为全体村民所有、20%作为壮大村集体经济),每年保底分红0元,确保贫困户投资有收益。

“没有文化去哪儿都不认识路,之前都是男人出去找钱,而且还要到广东那边去。现在不一样了,一不担心不识路、二不担心被骗,在家门口也一样的能找钱,而且还能照顾家里的老小。”空烈村一组林世凤核对了自己的出工天数,盖上手印后激动地说。林世凤今年62岁,因丈夫患风湿性关节炎,成了村里的贫困户。“今年的收入还是很好,到茶园里务工自己也能找到1万多块,全家5口人基本生活开支也就基本够了。”

为了加快贫困户的脱贫步伐,两汪乡永康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优先为贫困户提供就业岗位,通过劳务输出和合作社入股分红,增加了当地群众收入水平。

“前些年,我们这山上都是慌着的,野草比人还高,没有什么利用价值。现在土地入股合作社,不仅能分红,山上的土地还能得到有效的充分利用,正如十九大报告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我现在体会到了这句话给我们带来的福利。”空烈村*支部书记唐文武谈起近两年来村里的变化,自己感到欣慰不已。

为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榕江县两汪乡不仅在空烈村这样推行有机茶产业发展,同时通过*支部带领,其他6个村也大力发展有机茶,并以“十社一体”的形式实现整乡抱团发展。同时,为明细村级产业产权,成立了联村工贸公司,以公司化运作来推进茶业产业规模化、市场化、现代化,走在了全县村级产业市场化经济运作的前列。

“之前说起抓村级产业或是引导群众就业,我们就头痛,一是全乡没有支柱产业,二是村里的群众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不知道到怎么发展产业。”两汪乡*委副书记江明谈起扶贫工作如是说。现在情况变了,村里办起了产业合作社不说,群众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到山上来务工也积极了,逐渐改变了原来的“喝一餐醉一天睡一天”的现状。目前,该乡有机茶种植面积已达亩,仅年两汪乡新增茶园面积达亩,培育茶苗0万株。

两汪乡利用优越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积极整合财*扶贫资金和“特惠贷”资金,结合工贸公司的市场化管理制度,采用“*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抱团发展白茶产业,把村级*支部的引领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经济上的优势“合二为一”,形成*建促扶贫推进全乡脱贫攻坚平稳、扎实、有效开展的良好局面。

蔬菜闯出“新天地”

优质蔬菜产业一直是我县知名度及市场竞争力较高的产业之一,近年来,我县结合车江大坝独特的地理和气候条件,着力将车江坝区蔬菜打造为贵州省蔬菜产业一流示范样板点。

“针对车江坝区发展定位不明、管理松散等问题,我们认真研究,加强组织重新谋划定位。”县扶贫办负责人介绍说。榕江县车江坝区发展思路、建设内容、保障措施明晰,成立由县委书记和县长为双组长,县级有关领导和瓮福集团榕江县扶贫工作队队长为副组长,县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榕江县车江坝区农业综合开发领导小组,并对产业发展设置了时间“进度条”,明确了各项工作的办结时限,确保各项工作按时按量有序推进。

“近年来,我们积极借助成功的农产品专业公司的管理、销售、营销平台,构建‘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贫困户)’经营模式,统一做到农资供应、技术管理和产品回收,统一保险价格兜底、灾害毁损和贮运损失,统一推进农企结合、利益均沾和风险共担,这‘三个统一’推进了蔬菜产业良好的发展势头。”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指明了车江蔬菜基地的现代化运作。

今年初,榕江县借助瓮福集团的帮扶力量,共同组建平台公司对车江坝区进行整体规划和开展招商引资,形成“1+1+N”的经营发展模式,现拟申报3亿元扶贫产业子基金进行投资建设。

同时,引进贵州三鑫天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作为车江坝区农业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三种经营主体对车江坝区进行开发,预计带动周边种植蔬菜0亩,实现总产量万公斤,总产值万元,实现人参与种植蔬菜(易地移民搬迁贫困户人)每人种植蔬菜产值1万元以上。目前,贵州三鑫天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已全面接管蔬菜基地土地,并带动古州、忠诚、三江、平江等周边乡镇0余亩商品蔬菜种植,我县的蔬菜将销往广州、南宁、贵阳、凯里等地市场。

一年来,全县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聚焦*建促脱贫,创新“1+N”扶贫产业发展模式,抓好产业项目实施,实现2个贫困乡镇“减贫摘帽”、14个贫困村出列、减少农村贫困人口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9%,跑出脱贫攻坚“加速度”。

(来源:县委组织部创宣股)

责任编辑:罗辉坤

网络编辑:王昌秉

投稿邮箱:rjxzzb

.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