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晕是指眼花或眼前发黑,晕是指头晕甚或感觉自身或外界景物旋转。二者常同时并见,故统称为“眩晕”。轻者闭目即止;重者如坐车船,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倒等症状。眩晕的病因复杂,可由神经系统或其他系统的多种病因所引起。
中医学对本病的认识久远,认为眩晕属肝所主,与髓海不足、血虚、痰饮邪中等多种因素有关。
止晕方
《中华医药化工》
煅磁石30克(先煎),石决明18克(先煎),生牡蛎30克(先煎),白蒺藜12克,制稀莶9克,西羌活1.2克,北细辛0.45克,甘杞子15克,制首鸟5克,紫河车5克,炒当归9克,炒白芍9克,五味子2.4克,白沙参3克,炙*芪12克,旋覆花5克(包煎),海蛤粉5克(包煎),南沙参12克,法半夏5克,橘络红各3克,川贝母5克(杵),夏枯草9克,云茯苓9克。
补精益气,安神和络化痰,佐以熄风潜阳。
眩晕症(美尼尔氏综合征)。
本症既非单纯风、火、痰之实证,亦非单纯之气血不足、肝肾虚之虚候,而是精气不足,肝肾并虚,肝阳痰火为患。病情复杂,治应标本兼顾,阴阳并补,气血两益,肝肾同滋。痰火固宜清化,然病久痰逆络痹,须兼而治之,故温清润化同用,苦降和络并施,佐以石决明、牡蛎、白蒺藜,平肝熄风潜阳。用羌活、细辛者,取其引药上下分行。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止晕方具有镇静,解热、抗炎、镇痛,改善脂质代谢等作用。
水煎服,日1剂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半夏、橘红各5两,白茯苓3两,甘草1两5钱。
燥湿化痰,理气和中。
湿痰为患,胸膈痞闷,头痛恶心。
痰湿困阻,则清阳不升,清窍失养,发为眩晕。方以半夏、橘红化痰理气,茯苓健脾利湿,甘草调和诸药,共奏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二陈汤具有改善脂质代谢的作用。
每服4钱,用水1盏,生姜7片,乌梅1个,同煎6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八风散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藿香8两,白芷、前胡各1斤,*芪、甘草、人参各2斤,羌活、防风各3斤。
疏散风邪,清利头目。
风气上攻,头目眩晕。
无风不作眩。方以藿香、白芷、羌活、防风疏散风邪,前胡理气化痰,*芪、人参、甘草补气,诸药合用,扶正祛邪,以收散风邪,利头目之功。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八风散具有抗炎、解热、镇痛、提高机体免疫力等作用。
上为细末,每服2钱,食后温服。
下疲丸
《增补验方新编》
白矾1两,细茶叶5钱。
化痰祛风。
风痰眩晕。
方以白矾化痰祛风,风祛痰消则眩晕自止。
现代药理研究发现,下痰丸具有降脂、抗炎等作用。
上为末,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50丸,食远姜汤送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