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好好背方歌半夏泻心汤 [复制链接]

1#

按:记住,方歌只有28个字,字字珠玑,说不定下一个考点还是在方歌中,等待有缘人去挖掘。本系列方歌推文以十版方歌为主,兼顾九版,如九版十版均无的方剂,则从其余版本的方歌选入补充。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所启发,欢迎转发或文末点一下在~看,谢谢!

半夏泻心*连芩,

干姜甘草与人参,

大枣和之治虚痞,

法在降阳而和阴。

半夏半升,*芩、干姜、人参、炙甘草各三两,*连一两,大枣十二枚

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方歌前三句也是告诉你药物组成,同时也告诉了你主治证是治疗痞证,主要是心下痞,这里的心指胃,即胃的问题导致心下痞满。本来是小柴胡汤证的,结果误用了下法导致的心下痞.心下就是指胃的为主,闷闷的不舒服,但是不痛。除此之外半夏泻心汤还有呕而肠鸣,腹痛下利等症状。再看舌脉:舌苔*白相间,多是*腻苔,脉弦数而滑少力。呕的原因有寒有热《内经》云:“腹中寒则肠鸣泄泻”。所以肠鸣下利时是有寒。再看舌苔是*的腻的,脉弦数而滑,说明中焦有痰饮,与邪相结而有热。中间是痞,往上一点是呕吐,往下一点是下利,这时候上下交病就从中间(脾胃)治疗(叶天士《临证指南医案》:“上下交病,治在中焦”)。所以其实半夏泻心汤治疗的是一个寒热错杂的情况,有热就用寒药,有寒就用热药。不仅寒热错杂,虚实上也兼有,有邪气就要泻,因为误用下法损伤胸中阳气有虚就要补。方歌的第四句指出了半夏泻心汤其中一个配伍特点:寒热并用和阴阳。

九版方歌和十版一样,不再赘述。

真题示例

01

(A44)生姜与干姜同用的方剂是:

A.半夏泻心汤

B.生姜泻心汤

C.甘草泻心汤

D.生化汤

E.逍遥散

点此展开

答案与解析

第1题:选B,生姜、干姜同用:厚朴温中汤,回阳救急汤,实脾散,生姜泻心汤,五积散。口诀:后悔食生散,可以这样子联想:后悔吃(食是吃的意思)了生的散剂,现在拉肚子了,需要生姜干姜一起用。

02

(A45)半夏泻心汤与小柴胡汤两方均含有的药物是:

A.人参、*芩、半夏、干姜、甘草B.人参、生姜、半夏、甘草、大枣

C.半夏、*芩、人参、甘草、大枣D.柴胡、人参、*芩、生姜、甘草

E.*连、*芩、半夏、甘草、大枣

点此展开

答案与解析

第2题:选C,半夏泻心汤是小柴胡汤去解表的柴胡、生姜,加治里的*连、干姜而成,所以有真题考过半夏泻心汤和小柴胡汤共同的五味药是什么,可见命题都是有规律可循的)。《伤寒论》第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柴胡证仍在者,复与柴胡汤。此虽已下之,不为逆,必蒸蒸而振,却发热汗出而解。若心下满而硬痛者,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03

3.(B99)体现散收同用、祛邪护正配伍的方剂是:

A.牡蛎散

B.小青龙汤

C.*土汤

D.半夏泻心汤

4.(B)体现寒热并行、辛开苦降配伍的方剂是:

A.牡蛎散

B.小青龙汤

C.*土汤

D.半夏泻心汤

点此展开

答案与解析

第3-4题:3.B;4.D。牡蛎散补敛并用,敛阴以止汗,益气以固表;小青龙汤发中有收,刚柔相济,外解风寒,内蠲水饮。*土汤补止兼施,寒温并用,刚柔相济,共成温阳健脾,养血止血之功。半夏泻心汤苦降辛开,寒热并行,补泻兼施,邪正兼顾,以收调和寒热,开结消痞之效。

这里推荐山药学姐的方歌考点精讲课程,详细介绍请戳:方歌考点精讲(插入这篇推文)。扫下图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