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经常脸红可能是胃中郁热 [复制链接]

1#
北京专治雀斑医院 http://m.39.net/pf/a_8714221.html

春天人体阳气生发,部分人会有口臭便秘、发热面赤等火热症状,其实这是“郁热”在内不得外发的表现。因为热郁的部位不同,可表现出不同的症状。比如该医案中的这位患者就是一个典型的胃中郁热。

刘某某,男,81岁。自述患有脂溢性皮炎,双颊发红且热,平日饮水量多,大便干硬不爽,诊其舌淡胖苔滑,有齿痕,脉弦大而硬。其脂溢性皮炎当为肠胃湿热;排便不爽,舌淡胖苔滑有齿痕表示其内有湿邪留滞;湿阻气机,气不行津故饮水多,大便干硬,乃胃热津伤之候;双颊红热说明胃中郁热,循经上攻,熏蒸于头面;脉弦大而硬为肝脉,证明其肝木太旺。综合分析该患者以邪热郁滞在里,不得透达于外为主要病机。

经过全面辨证后,老师予以清胃散合竹叶石膏汤化裁进行治疗。清胃散是《脾胃论》中的方子,为金元四大家的李东垣专为“阳明牙痛”而设,在临床上以胃经积热导致的诸证均可应用,原文言:“治因服补胃热药,而致上下牙痛不可忍,牵引头脑满热,发大痛,此足阳明别络入脑也。喜寒恶热,此阳明经中热盛而作也。”具有清宣胃火,凉血养阴的功效,用以胃热津亏,阴虚郁热上蒸。而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辨阴阳易差后劳复病脉证并治》第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具有清热生津、益气和胃之功效,是清胃火,除身热的清补良方。主治伤寒、温病、暑病之余热未清,气阴两伤证。此方清补结合,扶正祛邪,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滋养胃肺之阴,复津增液。

方中清胃散以清胃热为主,竹叶石膏汤清补气津兼和胃,同时加紫草、茜草凉血化瘀,生大*凉血通便,用薄荷、浮萍的宣透轻清之力使郁热能够尽快得除。此方在清泻与升发并用的同时,又兼顾脾胃,清胃除热,祛湿和中。一周后复诊,患者欣喜不已,连道:效果很好,好多了!

患者处方整理如下:

当归15g生地*15g丹皮12g升麻12g

淡竹叶12g生石膏20g*参12g麦冬12g

姜半夏10g知母12g茜草12g薄荷15g

浮萍15g紫草12g生大*9g

刘玉良医生坐诊时间地点:

周二下午、周六全天、周日下午:浙江中医药大学名中医馆(滨江区浦沿路号)

周五全天:杭州刘玉良中医诊所(西兴工商所对面)

周六晚上:萧山方回春堂(江寺路70-98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