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手足癣的好医院 http://news.39.net/bjzkhbzy/210117/8598844.html今天来讲讲篙芩清胆汤。
它出自《通俗伤寒论》,是清朝俞根初创的方子。
由青蒿脑,淡竹茹,仙半夏,赤茯苓,青子芩,生枳壳,陈广皮,碧玉散(滑石、甘草、青黛)组成。
全方看上去就是清热,化痰湿,理气的方子。看用在哪里,用在肺就是化痰的,用在胃就是清湿热的。
清胆利湿,和胃化痰。
看来是为了胃创的方子,不是治肺的。
少阳湿热证。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吐酸苦水,或呕*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胸胁胀疼,小便*少,舌红苔白腻,间现杂色,脉数而右滑左弦者。
看这个样子虽是少阳证,但应该是少阳往阳明传的样子。胃肠道的症状还是比较多的。
看看方解怎么说的,说实话,这个方我很少用,当时读书的时候,背方歌,都是直接说碧玉散,但碧玉散是什么又不知道,导致想到它的时候,发现碧玉散不知道,又没去用。其实你认真看一下,它就是温胆汤或者二陈汤加味来到,这样就好记了。
本方为治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内阻之证。湿遏热郁,阻于少阳胆与三焦。三焦之气机不畅,胆中之相火乃炽,以致少阳枢机不利。胆经郁热偏重,故寒热如疟,寒轻热重,口苦膈闷,胸胁胀疼。胆热犯胃,液郁为痰,胃气上逆,故吐酸苦水,或呕*涎而粘,甚则干呕呃逆。湿阻三焦,水道不畅,以致小便短少,其色*赤。治宜清胆利湿,和胃化痰。方中青蒿苦寒芳香,清透少阳邪热;*芩苦寒,善清胆热,并能燥湿,两药相合,既可内清少阳湿热,又能透邪外出,共为君药。竹茹善清胆胃之热,化痰止呕;枳壳下气宽中,除痰消痞;半夏燥湿化痰,和胃降逆;陈皮理气化痰,宽胸畅膈,四药相伍,使热清湿化痰除,共为臣药。赤茯苓、碧玉散清热利湿,导邪从小便而去,为佐使药。综合全方,可使胆热清,痰湿化,气机畅,胃气和,则诸症均解。
本方与小柴胡汤均能和解少阳,用于邪在少阳,往来寒热,胸胁不适者。但小柴胡汤以柴胡、*芩配人参、大枣、炙甘草,和解中兼有益气扶正之功,宜于胆胃不和,胃虚气逆者;蒿芩清胆汤以青蒿、*芩配赤茯苓、碧玉散,于和解之中兼清热利湿、理气化痰之效,宜于少阳胆热偏重,兼有湿热痰浊者。
运用
.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少阳湿热证的代表方。临床运用以寒热如疟,寒轻热重,胸胁胀疼,吐酸苦水,舌红若腻,脉弦滑数为辨证要点。
只要看到寒热往来一般都是半表半里的,然后再进行细分。
2.加减法:若呕多,加*连、苏叶清热止呕;湿重,加藿香、薏苡仁、白蔻仁以化湿浊小便不利,加车前子、泽泻、通草以利小便。
3.现代运用:本方常用于肠伤寒、急性胆囊炎、急性*疸型肝炎、胆汁反流性胃炎、肾盂肾炎、疟疾、盆腔炎、钩端螺旋体病等属少阳胆与三焦湿遏热郁者。
看看别人怎么报道的。
王氏以加味蒿芩清胆汤治疗肠伤寒50例,处方组成:青蒿、柴胡、知母、茯苓、*芩、石膏、滑石、大青叶、甘草、法半夏、陈皮、枳实、竹茹。上药每日剂,每剂3煎,分早、中、晚饭前空腹服。3剂为一疗程,连服3剂无效者停药。结果速效(药后24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并不再回升,主要症状消失者)4例,显效(24小时内热减,48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并不再回升,主要症状消失者)24例,有效(药后48小时内热减,72小时内体温恢复正常,并不再回升,主要症状消失者)例,无效(72小时后,体温症状不减者)例。[王如*加味蒿芩清胆汤治疗肠伤寒50例,新中医,,28(2):]
连建伟《历代名方精编》:“郑俊伟,男,8岁。年夏至后连续耘田数日,其时暑热下迫,水湿上腾,人伏于水田之中,深受暑湿之邪,遂发热恶寒,阵阵发作,热重而寒轻。并且呕吐*水,纳食不进,小溲*赤。余望其舌苔*,切其脉来滑数,断为暑湿郁阻少阳胆与三焦,投蒿芩清胆汤三剂,诸证悉退。”
蒿芩清胆碧玉需,陈夏赤苓枳竹茹,热重寒轻痰挟湿,胸痞呕恶总能除。
今天的方子讲完了,好好看一看,这个可是真真的干货,不是那种看过就过掉了的,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