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保梅兰和尚赌性命兰花吧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荨麻疹医院 http://m.39.net/pf/a_8833326.html

弘扬国兰文化,传播兰花知识

屈原已死潇湘空,蕙兰不生芳草丛。揭来南阮萧斋中,美人不见相思瘦-每天学习一点点,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浙江西部,有一个古老的县城,弯弯溪水淼淼盈盈,穿城而过;溪水两岸,青山巍巍,叠叠层层。每当春夏时节,山上处处有兰蕙飘香。这古城自唐以来就因它独有的风貌,被称作兰溪(今称兰溪市)。历史告诉人们,兰溪人自古爱兰、采兰和养兰,有不少的兰花故事仍流传于今天的民间。相传在明朝正德(—)年间,兰溪城西兰荫山上的兰荫寺佛殿里,供有一盆皈依佛门的弟子从山上采得的春兰花,它的外三瓣端圆,好似梅花,色绿花翠,犹如玉石雕琢,真是婀娜迷人。因为它形似梅花,所以和尚们都唤它为“梅兰”。有一年春天,“梅兰”放了花,正值武宗(朱厚照)皇帝来江南畅游,他得知兰溪的兰荫寺里有盆世上独一无二的“梅兰”,很感兴趣,传旨给兰溪县衙:“朕要亲自御览‘梅兰’,并拟带回南京赏玩。”消息传到兰荫寺,真使寺里的住持僧大吃一惊,这“梅兰”可是本寺的镇寺之宝啊!和尚们各自献计:有说放到屋顶上的,有说藏进柜里面的,大家七嘴八舌讨论尚未有个结果的时候,寺门日突然有人高声呼叫:“皇上驾到!”这可怎么办呢?一个小和尚开口说:“师父,井壁周围的石板底下,不是有一条空穴(排水沟)吗?那天我看你在藏一只小木箱。把‘梅兰’藏到那里又省事又保险。”一时正拿不定主意的住持僧,赶忙捧上“梅兰”跑到寺院后厂],他使劲扳开一块井边的大石板,把兰花藏进空穴,迅速又把石板盖回原处,整个过程是在极短暂的分分秒秒里完成。他连气都没喘过来又急匆匆赶到寺门口去迎接皇帝。武宗皇帝在侍臣们的簇拥下,威风凛凛地来到前大殿面对住持僧劈头就问:“那‘梅兰’在何处?快端来让朕瞧瞧。”住持僧赶忙下跑:“启禀万岁,‘梅兰’乃小寺周围的一种山花,恕贫僧唤弟子取来。”说完,他用兰溪方言轻声对两个和尚说:“随便挖上几株带花的,栽到盆里就捧来。”不一刻两位弟子恭恭敬敬献上芳香四溢的所谓“梅兰”。立时,武宗闻到这沁人心腑的兰香,闭起双眼昂头赞叹:“啊!果真是馨香可人!”生长在北方的他,对于江南兰花实在所知甚少,一下就被住持僧给蒙了,竟没作任何追究。皇帝步出前大殿,沿过道进人后大殿绕上一圈稍作浏览,就逞自绕到寺后门外的菜园里,他跨步来到一口井边,随意探头对着井潭照照自己的龙颜。突然鼻子里送进一股浓浓的兰香,感觉到这兰香是从井里透出,转身便问住持僧:“这是怎么回事?难道井水里也种‘梅兰’?”住持增大吃一惊,暗自想:这“梅兰”正好在你脚下,万一被发现,那可犯了欺君之罪,要杀头的。再一想:出家人本不该打妄语,可今天实在是骑虎难下!不,洒家今天只有以头作*注了,要蒙就蒙到底。便壮壮胆说:“启禀皇上,这兰荫山上处处有兰蕙,不但井水有兰香,就连这里的泥土都芳香几分哩。所以这井自古就称作‘兰井’,一年十二个月里,它几乎都散发兰香。”住持僧嘴里说得天花乱坠,心里却不免打个寒颤,他定一定神又说:“喝了这井水可以清心,可以明目。”武宗一听,口里正感到有些渴,便说要尝尝这井水。嗯,这井水不但清凉微甘,旦确有兰香。不由再赞叹一句:“真是兰荫深处有奇香啊!”皇帝这一赞,赞得侍臣们也争着来喝,你一碗、我一碗……虽然他们感觉这井水只有清凉并无香味,但为了迎合皇上,竟一个个都说“又香又甜”,其中有位白发老侍臣喝得最多,他捋捋嘴上的胡须学着皇帝的腔调晃一晃脑袋说:“真是兰井深处有奇香啊!”皇帝说是“荫”字,他却要说“井”字。侍臣们听了转过身来,一个个抿着嘴哧哧地笑,只有这位住持僧不但没笑,反而心里多添了几分不安。因为他认为这老侍臣是故意换个字,其实是话中有话,也许他已知了其中的蹊跷。武宗唤侍臣送上文房四宝,便在寺边一块较平整的岩壁上挥毫写就“兰荫深处”四个大字(此石、此字今犹在),但因石壁面积欠大,无法再容后三个字。他灵机一动,写行小字作为落款。皇帝终于下令打轿启程,临走带去了刚采的“梅兰”和一桶井水,欢欢喜喜离开了兰荫寺。“梅兰”总算保住了,住持僧那颗如打着泼郎鼓的心才算如释重负。

时光在岁月中流走,朝代在战火中改换。兰溪的一切在变,唯兰溪人对兰花的钟情和执爱却始终未变,先人爱兰的故事,总是激励着他们继续去苦苦寻觅兰花。民国四年()的春天,正是群山争翠、草木竞秀的时候,兰溪下陈乡有位叫陈元吉的民间医生,不仅精通医术,也非常精通兰艺,他常常利用上山采药的机会觅兰采兰。每逢兰苑飘香的时节,他更是频繁地往山里去寻找“梅兰”。但是岁月不因人生易老而停住脚步,不知不觉中他已近了“花甲”,而心中要追求的“梅兰”却仍如画在纸上的一个兰溪大烧饼。早晨,曙色初露,陈元吉早早起床,背起竹篓和绳索,顺着弯弯绕绕的山路直奔多有兰蕙生长的大山——岩坞。这里的群山海拔虽高,但山势并不很陡,石头边、竹根旁,多能见到成簇的兰蕙,可是它们尽是些行花,不是“梅兰”。时近中午,自感困倦的陈元吉放下背篓,一头倒在大树下的一块岩石上唉声叹气。不一会,他仿佛来到了兰荫山,这不就是那块自己从小就熟悉的石头吗?没错,“兰荫深处”四个大字清晰可见。就在这块岩石边,他发现了一丛正正式式的“梅兰”,那基部紧收的回头外三瓣,端点似有尖锋,沿瓣边环绕着一圈白线,蚕蛾兜的软捧里半露出个带一点红的刘海舌。他欣喜若狂,大声高叫:“我有‘梅兰’了!”这一喊,惊出了兰荫寺里老和尚,和尚看了看花,笑嘻嘻地对陈元吉说:“施主所得之兰,正是当年武宗皇帝所未能得到的‘梅兰’,是宝贝啊!”陈元吉扬着这多年渴望的宝草走下山来,路边的人见了,都投以羡慕的目光,也有人拦住他,愿出高价求购。陈元吉说:“就是给座金山我也不卖。”……轰轰!远处山里开石炮的声音把他催醒,睁眼一看,自己好好儿躺在石头上,才意识到自己刚才是白日里作兰花梦。陈元吉起身望望天空,见太阳已经偏西,他赶紧采了些草药,迈开沉沉的脚步沿山路而下,不料在石级处一脚踩空,摔倒在地,脚膝盖上磕出了紫黑色的血块,隐隐作痛,他赶忙用双手又挼又揉,咬咬牙一瘸一瘸地坚持走到家里。妻子见丈夫受了伤,很是心疼,赶忙端盆热水给丈夫洗脸、擦身,又教儿子到自家屋边采些白毛藤和牛膝草放在构里,撒上些盐,用锅铲柄把它们揭烂后敷贴于丈夫双膝伤处。再做碗红糖鸡蛋冲热*酒,让丈夫吃了活活血。

月缺月圆,岁月年年。转眼是民国五年(6),春天又重回人间,这正是兰花放香的时节,兰溪下陈乡和邻近一些地方相继发生瘟疫,尤其是那些年龄在十岁左右的孩子,最易染上此病,生了这种病,数天高烧不退,不吃不喝,两颗眼珠子看上如煮熟的田螺肉,显得无神。最后是四肢抽筋而死。陈元吉却以自采的中草药治愈多人,因此求医者日多,往往弄得草药不足,为此他上山的次数要比以往更多一些。一天,他与儿子一起来到“青竹尖”。这是金华与兰溪交界的肇峰山的主峰、海拔千米左右,山势高峻,环境冷僻,零散的分布着许多悬崖峭壁,名贵的草药生长虽多,但必须用绳索缚住人的腰部,悬垂到崖壁上去才能采到,非常危险。陈元吉年岁虽不小,但体魄壮实、四肢灵活,在儿子的配合下身子轻巧地飞落到一个朝东南的石嵌上,这嵌里泥土乌黑,潮润而不湿,青木香、马兜铃、金银花、半夏。沙参等许多草药混生在小竹子和灌木丛间。就在他采草药的地方,他发现了一棵枯树桩上长着一朵大得罕见的灵芝.像一把撑开的小伞,上面的纹理似一圈圈卷曲有变的深棕色浮云。陈元吉正紧捏“伞柄”,使劲掰落的瞬间,突然鼻子里闻到一股浓浓的兰香,头脑顿觉兴奋,随香稍一寻找,便发现了几株兰草躲在几株小竹问,那秀气的弓形叶几乎与伸出的紫色花草等高;花的三个外瓣,回头细脚;扁担屑、蚕蛾捧;白色小如意舌上一个艳丽的红点,活像孩童脑门上两眉问的胭脂小圆点。啊,今天眼前所见可不是梦,而是实实在在的“梅兰”,陈元吉喜得眼里飞出泪花。他用所带的小药锄挖起兰花,脱下小褂把它包起放到背篓里。眼看草药也采得差不多了,陈元吉往掌心吐口唾沫搓搓手掌,抓住绳索,与儿子打个招呼,便慢慢往崖下滑落。父子俩收拾好工具来到崖下,找个树荫处息歇,这时各自才知自己的肚子在咕咕地叫唤,他们无心喝酒,只吃了带来的棕子,就匆匆与“青竹尖”告别。晚风轻抚着他们的脸,像祝贺、像欢送。陈元吉脸上写着笑意,和儿子一起同行,就像两个凯归的战士。回到家,当然是给这新花上盆,然后按当时以莳养人或发现人的名姓给兰花冠名的时尚,他为它取名“元吉梅”,以纪念自己一辈子的梦想终于成真。“兰溪出了新‘梅兰’。”这个消息没上一年时间就传到当时的兰溪县长饶慈铭的耳里。要问这县长大名谁取?当然是他的长辈,他们希望他刻骨铭心记住慈母的教诲,好好做人。可是这道貌岸然的家伙却是明里当官,暗里做尽丧天害理的坏事。他利用这条兰江运输线勾结洋大人贩卖烟土、枪支和古董。因此人们一见到他都会持之以鼻,有的叫他“要死命”有的唤他“尿屎瓶”。一天,饶慈铭正躺在榻上抽“福寿膏”,侍从来报:“大人,我们兰溪又出‘梅兰’了!”“什么梅篮、竹篮?去去去!莫明其妙。”侍从讨个没趣,随即离去。直到有一次饶慈铭到金华与洋大人会面,酒席宴上有个叫小原的日本老板比划着手问他:“你的兰溪的出了好兰花,听说叫‘元吉的梅’。嗬,这花大大的好,我的行交行交。”饶慈铭一思索,这才想起爬,一年前曾听手下人说起,是自己把他喝退了。便赶忙点头哈腰说:“你就放心,一定办到。”现在饶慈铭知道了,要是能把这“元吉梅”搞到手,日本人给的好处该有多少?那就甭说了。可怎么个去拿法呢?饶慈铭煞费了一番苦心,决定先礼后兵。回到兰溪,饶慈铭派个勤务兵,随带几瓶“谷溪春”(当地的传统名洒)作礼物,迳来陈家。勤务兵满脸堆笑地说:“我们县大人,看上你的‘梅兰’愿出钱向你求购。”陈元吉虽知来者不善,但也彬彬有礼:“县大人要我这种小草,这是我的幸运,愿整盆奉送。”说完,立即顺手捧起一盆,放到勤务兵手上。待送走“客人”后,陈元吉回屋沉思:看来这“元吉梅”准已难保,得快快转移才是。

当天晚间,他教儿子把它送到岩坞舅诸家里。饶慈铭看勤务兵捧来兰花,以为自己的计谋得手,十分开心。但再一想:这草既然有那么贵重,那个姓陈的怎会如此大方相赠?不对,其中定必有假。他连夜派人送这兰花给住在金华的那个日本朋友鉴别。日本人仔细一看兰草,接连摇头说:“不行格,不行格。”因为他知道几乎所有梅瓣春兰,其叶必是弯垂形,芽色必是白底红筋、红晕(十梅九出银红窼),而眼前的兰叶细软无力,芽色晦暗不鲜。便让送来者重新带回,并捎一信要他同时送交饶县长。饶县长慈铭先生阁下:派人所送兰花,已细观其叶其芽,断非元吉的梅。今仍原物的奉还。朋友的往交,赖信誉为重;阁下的此举,似感轻率。若寻到真货,定当厚谢。顺致友谊共荣的礼小愿多喜二即日却说饶慈铭看过洋大人的信,心里怒火顿生这个姓陈的果真狡猾。他托着下巴一阵思索,突然在桌上猛拍一掌:“我就来它个‘秋风扫落叶’,把他家里所有的兰花统统端来,看你胳膊拧得过大腿不?”饶慈铭召来四五个警察,要他们立即赶往下陈乡,以陈元吉盗窃国宝的罪名闯进他家,宣布将所有兰花“充公”。几个人七手八脚把所有兰花一盆不留地全部搬走,放了整整一大车拉走了。饶慈铭望望这么多盆兰花,洋洋得意地自言自语:“谁叫你敬酒不吃?这下你那宝贝兰花总算在这里头了吧!看你一个草头郎中还能翻出我的手心?”第二天,饶慈铭邀请日人小原专程亲来兰溪,让他在这兰花堆里寻找“元吉梅”。但花了两天时间,盆盆看过,结论是仍然没有“元吉梅”。噫,这就怪了。饶慈铭千思百想,总不得其解。他又自言自语:难道这“元吉梅”飞到天上去了?他冥思苦想了好几天,却想不出下一步该怎么走。贴身心腹进言:“很可能是他早就藏起来了。想当年兰荫寺的那‘梅兰’不是被老和尚藏了起来,用花言巧语骗过明皇的吗?”说完,他又在饶慈铭耳边轻语几句,主张对陈元吉采用“苦肉计”。数天之后,几个背着长枪的黑狗子在乡长的带领下凶神恶煞来到陈家,他们一把抓住陈元古的儿子,“克察”套上手铐,恶狠地对陈元吉说:“你的儿子多次逃壮了,这次要他去当兵上前线。”在恶势力面前,孩子妈痛不欲生,号哭着在地上打滚,她怒斥乡长:“交壮丁费,我一文没少过你;交壮了米我一粒没欠过你。你们凭什么理由抓人?”她抱住儿子的腿,不让黑狗子带走。两个黑狗子过来用脚踢她,用枪托打她,直打得她遍体鳞伤,慢慢松手为止。当天夜里她就气绝身亡了。乡亲们看着这情景,流下了同情的泪,但是在恶势力面前,他们实在也无能为力啊!为了几株小草,妻子被打死,儿子被抓走,陈元吉没有懊悔,他强忍着愤怒与悲痛,始终未掉一滴泪。乡长最后通碟:“限四天之内,用‘元吉梅’来换儿子。”陈元吉面对凶顽,不予理会,他已把自己的性命置之度外,始终没有说出“元吉梅”的下落。好心的人偷偷来跟陈元吉说:“拉倒吧,几株小草给了他们就没事了。”陈元吉瞪着眼珠说:“不畏强暴是我们中国人的骨气,也是我们兰溪人的骨气。人活着就是为了争这口气。”有位住在城里的艺诗名人倪敬之先生,是陈元古的挚友,夜晚也冒着风险来到下陈乡找陈元吉秘密交谈:“这‘元吉梅’是兰中珍宝,我们理应全力保护,想来想去只有一个办法,由我负责送往杭州‘九峰阁’吴恩元先生处,不知你可放心?”陈元吉听了点点头,欣然同意。在此同时远近乡里曾得到过陈元吉帮助的那些人也在商量着营救行动,几位血气方刚,略操武功的青年,趁着夜深人静之时,潜人兰溪县府,顺利救出了陈元吉的儿子后,一起辗转到开化县古田山,不久就在这里投奔红*,走上了革命道路。陈元吉本人因内心痛苦难以解脱,慢慢变得木呆起来,有人说他真的傻了,也有人说他是“假痴不癫”,要不怎么还能偷偷为邻里人看病。至于后来这“元吉梅”的命运如何?可以想得到,在那丧权辱国的年代里,它还是流到了国外。在此后的大半个世纪里,它在国内一直是无声无息,有人说,它早就绝种了。就像孩儿离开娘亲,为娘的总会时时牵肠挂肚惦念亲骨肉那样,兰溪的爱兰人一直在寻找“元吉梅”。他们一声声发出心的呼唤:回来哟,“元吉梅”!年秋,有位出身艺兰世家的新一代艺兰家许淼先生,得到了一本沈渊如、沈荫椿编的《兰苑》书,书中一帧“元吉梅”的兰照,勾起了他寻找“元吉梅”的希冀。后来他又根据《兰苑纪事》里所述龙颜法师植兰的事,亲自赶到无锡龙颜法师曾经生活过的那个寺里寻找“元吉梅”的踪影……他虽苦苦寻觅数年,却都失望而归。20O0年春,第十届中国兰花博览会在杭州举办,许淼先生在万千盆展品中发现了湖州有盆“元吉梅”在参展,顿时浑身热血沸腾,这可是我们嫡亲的兰溪老乡啊!特殊的乡情、亲情和使命感,使他久久不忍离去,他生起了引种的念头,常常在“元吉梅”旁边徘徊,希望能与参展者见面洽谈,可是直到兰博会结束,还是没能等着。许淼发了急,他决心不放过这一机遇,非把这真正代表兰溪的品种引回不可。为此他专程又北上湖州,求兰友帮忙。在多位兰友的帮助下,终于找到了这位养植“元吉梅”的主人。许先生向他介绍有关“元吉梅”的历史和自己的愿望。这位兰友被许先生其声其情和对寻觅“元吉梅”的执着精神所感动,终于答应出让。许森得到了真正的“元吉梅”原种,十分高兴,把它视为珍宝,向它倾注了无限的爱,他要让“元吉梅”在中国兰花的故乡——兰溪兰花村里扎下坚实的根,并不断绵延壮大。“元吉梅”的历史,给人有太多的遗憾,但我们深信未来续写的,将是它美好的故事。祝福你,“元吉梅”。

图文/网络右上角可收藏或转发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