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名中医王坤根常用的小方 [复制链接]

1#
北京治疗白癜风那家医院好 https://wapyyk.39.net/bj/zhuanke/89ac7.html

王坤根,男,主任中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首届全国名中医,浙江省国医名师,浙江省名中医,第四、五、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王坤根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指导老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学科“中医脾胃病学”、“十二五”重点学科“治未病学”学术带头人,“十二五”重点专科“重症医学”顾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血液病联盟指导专家,浙江省卫生技术高评委评审专家,浙江省保健委员会干部医疗保健专家,浙江省中医药学会顾问。

所谓小方,是指药味不繁,不过三四味,而主治明确,验之确效的经典方剂。许多小方临床常用,往往由药房预先配好,临证取用,恰如一药,如六一散及其衍生方益元散、碧玉散、鸡鸣散等。

王师常用小方包括左金、二陈、四七、四逆、二至、香苏、痛泻、平胃、缩泉等。

左金丸出自《丹溪心法》,专治肝火,方止*连、吴萸二味,以六比一配之。方取金居肝左,以平肝火之意,善治各种肝火气郁证。王师常以之配二陈、四逆、平胃、痛泻、四七诸方,以治肝气犯胃、肝脾不和等证,于胁痛、吞酸、胃痛、腹痛、郁证等多有用之。

二陈汤出自《局方》,原方“治痰饮为患,或呕吐恶心,或头眩心悸,或中脘不快,或发为寒热,或因食生冷,脾胃不和。半夏(汤洗七次)、橘红各五两,白茯苓三两,甘草(炙)一两半。上为?咀,每服四钱,用水一盏,生姜七片,乌梅一个,同煎六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乃治痰湿中阻之祖方。由二陈方加减化裁之名方数不胜数,如温胆汤、涤痰汤、导痰汤、杏苏散等。二陈之名,源于方中主药陈皮、半夏二味以陈为佳,《珍珠囊补遗药性赋》六陈歌曰:“枳壳陈皮半夏齐,麻*狼*及茱萸。六般之药宜陈久,入药方知奏效奇。”王师常将二陈汤及其衍生方与左金、四逆、平胃等方同用以崇土伐木,充分反映了王师对肝与脾胃关系的高度重视。

四七汤实则半夏厚朴汤,《金匮要略》用治“咽中如有炙脔”的梅核气。后《三因方》以其药只四味,因能调七气而名为四七汤,可用于治疗肝气郁结之各种郁结不通之症。王师常用之以治郁证及肝气郁结、痰气互结诸证。

四逆散亦《伤寒》方,王师用之以治肝郁之基本方。其方不仅可以疏肝,还可以通达阳气,尤适于阳气郁结不通之症。有血瘀者可合桃红四物、颠倒木金散等;克伤中焦脾胃,则可合平胃散、二陈汤、四君子汤等;兼见表寒气滞,胃气不和者,可合香苏散。

二至丸出自《医方集解》,善补肝肾、强腰膝、乌须发。王师以补益肝肾之阴虚。疏肝理气、燥湿醒脾诸药多辛香燥烈,久用反伤人阴液,王师常伍之二至,先安未受邪之地,以免温燥之弊。

香苏散亦出自《局方》。原方云:“治四时瘟疫、伤寒。香附子(炒香,去毛)、紫苏叶各四两,甘草(炙)一两,陈皮二两,不去白。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七分,去滓,热服,不拘时候,日三服。若作细末,只服二钱,入盐点服。”原本治时疫之方,后世渐以之治表寒气滞之证,亦颇有和胃之功。方中香附理气活血,紫苏散寒理气宽中,陈皮理气和中,加上甘草和中养气,对气滞伤胃者甚是合用,兼表寒者尤佳。王师常将其与脾胃诸方伍之以奏调中之功。

痛泻要方首见于《丹溪心法》,虽未以方名,然原文曰:“治痛泄:炒白术三两,炒芍药二两,炒陈皮两半,防风一两。久泻,加升麻六钱。右锉。分八帖,水煎或丸服。”书中明确指出此方为痛泻所设。至《景岳全书》在古方八阵中“和阵”中以“白术芍药散”名之,条下记之曰“治痛泻要方”,痛泻要方之名,盖由此而来。肝郁克脾见大便频多或便溏易泻者,王师素喜以之加减。不但可以调节排便,亦有止痛之效。我曾以师法治一多年腹痛患者,其痛以左下腹为主,发作无时,情绪紧张时多发,或泻或不泻,移时自缓,每发时持续数小时至半天不等,痛甚时不可忍。治以痛泻要方,小有疗效。乃思继进,并加用四君健脾。孰知药后腹痛反甚,且移时难解。此肝郁减而脾气实,肝木伐土无力,两相交争,各不退让故也。于是加强疏肝之力,其痛遂除。是知痛泻要义,其要在肝不在脾,辨证在痛不在泻,但见反复发作之无故腹痛,或与情绪相关之腹痛,皆可消息用之。

平胃散亦是《局方》名方,以其名,时人常以《局方》冠之曰“《局方》平胃散”。原书曰:“治脾胃不和,不思饮食,心腹胁肋胀满刺痛,口苦无味,胸满短气,呕哕恶心,嗳气吞酸,面色萎*,肌体瘦弱,怠惰嗜卧,体重节痛,常多自利,或发霍乱,及五噎八痞,膈气反胃,并宜服。苍术(去粗皮,米泔浸二日)五斤,厚朴(去粗皮,姜汁制,炒香)、陈皮(去白)各三斤二两,甘草(炒)三十两。上为细末,每服二钱,以水一盏,入生姜二片,干枣二枚,同煎至七分,去姜、枣,带热服,空心,食前。入盐一捻,沸汤点服亦得。常服调气暖胃,化宿食,消痰饮,辟风、寒、冷、湿四时非节之气。”现代多用于治疗脾胃气滞湿阻诸证。此方行气燥湿有余,补脾益气稍嫌不足,王师常将此方与四君、六君等健脾益气之方同用。

缩泉丸出自《校注妇人良方》,原书谓:“缩泉丸:治脬气虚寒,小便频数,或遗尿不止,小儿尤效。”《医方考》注之曰:“脬气者,太阳膀胱之气也。膀胱之气,贵于冲和,邪气热之则便涩,邪气实之则不出。正气寒之则遗尿,正气虚之则不禁。是方也,乌药辛温而质重,重者坠下,故能疗肾间之冷气。益智仁辛热而色白,白者入气,故能壮下焦之脬气。气复其天,则禁固复其常矣。”无论妇人、小儿、男子,尿频而无邪实之症者,俱可用之。师常与五苓散同用,或加萆薢、石菖蒲而成萆薢渗湿汤。

本文节选自《首届全国名中医王坤根杏林传承录》。

……以下是广告时间……给大家推荐《首届全国名中医王坤根杏林传承录》,点击阅读原文可直接购买

(扫码或点阅读原文购书)

内容提要

本书由医案、医论、验方选介三部分组成。其中,医案选录共90则,临证记录完整并附按语或评语;医论部分着重总结了王坤根教授的学术观点,以及对学科发展的思考;验方一章为10则选介。所有篇章均经王坤根教授反复审阅、修改而成,望同道指正。

END

中医出版好书从不会埋没版权声明本文节选自《首届全国名中医王坤根杏林传承录》,沈淑华、张弘主编。由中医出版编辑发送,转载时请注明出处。小编-,欢迎投稿唠嗑。●功、用、体——名中医“三维”话膏方●拿走不谢!名老中医屡试屡效的验方

点阅读原文,一键下单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