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中草药生姜的传说与功效 [复制链接]

1#

--------------------------------------------------------------------------------------------------------------------------------------------------------------------------------------------------

唐朝时期,长安香积寺有个叫行端的和尚,夜间上南五台山砍柴,回寺后成了哑巴,人们相互议论不解其故。有的说这是让山上的妖魔给迷住了,也有的说是怕他讲出山上的真情将他弄哑了。这样一传,吓得众僧再也不敢上山砍柴了。

香积寺的方丈急忙带领众僧在佛前做了八十一天道场,让佛祖为行端驱魔,可是无济于事,行端仍不能说话。这时有个略懂医术的僧人德始提议让行端前去求医于长安城里一位医术高超的刘韬。

德始陪着行端来到长安,拜见了名医刘韬并详述了行端得病的缘由。刘韬经察颜望诊、号脉后说:“师父先回,待我明日上山一观再行处方。”次日凌晨,刘韬来到山上,仔细观察后便胸有成竹地来到了香积寺,从药袋里取出一块生姜,对方丈说:“尊师放心,请那沙弥速将此药煎服,三五日内定能药到病除。”方丈虽让人将生姜给行端煎服,但心中总是怀疑,于是就有意挽留刘韬在寺中多住几日,以观疗效。且说时过两日,行端连服三剂姜汤,胸中郁积渐解,咽喉轻松爽利。

又连服了三剂,竟能开口说话了,寺中众僧都惊讶不止。

方丈询问行端病因,刘韬说:“此乃沙弥误食山中半夏所致,用生姜一解,药到病除,并非什么妖魔所害。”众僧也除掉了心病,照旧上山砍柴。

生姜

别名:姜、鲜姜、*姜

生姜是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鲜根茎,原产于印度、中国,目前国内主要产于四川、广东、湖北等地。生姜嫩者味轻、老者味重,若用作菜肴或腌渍以嫩姜为宜,若作调味或药用则用老姜。

性味归经:性温,味辛;归肺、脾、胃经。

功效:主治:发汗解表,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解药*。适用于外感风寒,头痛,痰饮,咳嗽,胃寒呕吐。

服用禁忌:阴虚内有实热或患痔疮者忌用;不宜久服

古籍摘要:

《名医别录》:归五脏,除风邪寒热,伤寒头痛鼻塞,咳逆上气,止呕吐,去痰下气。

《本草纲目》:生用发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成喉痹。浸汁,点赤眼。捣汁和*明胶熬,贴风湿痛甚妙。

良方精选:

《方1》

配方:鲜生姜50克。

制法:鲜生姜洗净切碎,加水毫升煎成30毫升

用法:每日3次,2日服完

功效:改善消化性溃疡

《方2》

配方:生姜2片,艾叶9克,红茶6克

制法:艾叶、生姜、红茶同水煎取汁

用法:每日2次

功效:祛湿除寒,可用于寒湿型急性胃肠炎,症见暴起上吐下泻,便稀如水,腹痛肠鸣,脘腹胀满,身重肢冷。

《方3》

配方:生姜、陈皮各9克。

制法:生姜、陈皮水煎取汤

用法:随量饮服。

功效:适用于慢性胃炎、胃痛、呕吐。

《方4》

配方:生姜45克,红糖30克,

制法:生姜与红糖共捣糊状。

用法:每日分3次服用。

功效:可用于急性细菌性痢疾的辅助治疗

《方5》

配方:生姜克,细辛80克,50°白酒毫升

制法:细辛研为末,生姜洗净,将两者混合捣成泥后,放入铁锅内炒热,加入白酒调匀,再微炒。然后将炒过的药物铺于纱布上,热敷肩周疼痛处。

用法:每晚1次

功效:适用于肩周炎

《方6》

配方:生姜30克,樟脑粉5克

制法:将生姜、樟脑粉共捣如泥

用法:放置脐腹,纱布盖严,胶布固定,干则换之

功效:适用于麻痹性肠梗阻的辅助治疗

《方7》

配方:鲜生姜30克,蜂蜜80克

制法:生姜捣碎取汁,与蜂微搅拌

用法:1~2岁每日服1/4剂,2~4岁服剂,4~7岁服1/2剂

7~14岁服2/3剂,15岁以上者服1剂

功效:适用于急性蛔虫性肠梗阻的辅助治疗

《方8》

配方:生姜30克,蜂蜜60克,大豆油(或花生油)50~毫升。

制法:生姜捣碎绞取浓汁,与蜂蜜、大豆油(其中的大豆油,14岁

以下者用50毫升,14岁以上用毫升)调匀,此为1剂。

用法:15岁以下每日1/4~2/3剂,14岁以上每日1剂,分3次服用。

功效:对蛔虫性肠梗阻有一定的辅疗作用。

推荐:更多民间中医健康资讯,长按手指扫描下方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