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趁早治疗 https://m.39.net/disease/a_5638309.html时值隆冬,寒风逼人。沿着蜿蜒曲折的盘山公路,山一程,水一程,枫叶飘尽,流水潺潺,沿途的风景美不胜收。从德卓镇向东继续驱车行驶15公里,记者来到了毕节市赫章县德卓镇胜营村。胜营村,位于赫章县德卓镇东部,属一类贫困村,全村人口户人,其中少数民族43户人。自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该村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政策,通过发展半夏种植、养殖能繁母牛、易地扶贫搬迁、引导外出务工、扶贫专岗等方式多措并举来拔除穷根、战胜贫困,截至年底,胜营村已脱贫92户人,未脱贫16户44人,贫困发生率2.62%。水土流失、坡斜路陡、土地贫瘠……这些都是阻碍胜营村产业发展的“老大难”问题,克服艰苦的自然环境来发展产业迫在眉睫,通过发展产业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同样势在必行,如何紧盯病灶,靶向治疗?一剂名为“半夏”的中草药成为了胜营村脱贫致富的“报春鸟”。胜营村半夏长势喜人半夏,是一种作用于呼吸病中药材,生于夏至日前后,故名半夏。具有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的作用。半夏的生境分布广泛。一直常见于村中草坡、荒地、玉米地。田边或疏林下,一度无人问津,直至近三年,胜营村才将半夏种植立项大规模发展。“以前,村民的收入来源主要依靠种植玉米、洋芋等非经济作物,加上零散的务工,经济收入低,发展缓慢。”胜营村第一支书孙成相介绍到,一次偶然的机会,村两委发现了半夏种植的商机,村中司空见惯的半夏成为了市场上备受青睐的中药材,这一契机也为胜营村迎来了脱贫的希望。年以来,胜营村通过采取“支部+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由镇农业服务中心进行指导,村社一体合作社组织规划,村民自行种植,直接受益,合作社主要负责土地流转、农资配送、技术指导、销售等服务,为发展半夏种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赫章县精诚医疗投资有限公司根据种植的品种和品级不同,按照鲜品收购价12元一斤的单价收购我们的半夏,品相上佳的野生半夏干品(成品)收购价可以卖到45元一斤。”孙成相说到。农户在检查半夏生长情况有了市场,就不愁销路,胜营村的村民开始广泛种植半夏。“以前我家种洋芋,一年到头没多少收成,现在我拿出了10亩地入股了村集体的半夏种植园,年固定收入元,半夏种植有收益后,还有更多的分成,收入还会增加。”胜营村海子组村民赵庆学一边除草一边向记者说到,额头上豆大的汗珠沿着黝黑的脖子缓缓流下,挂在他止不住上扬的嘴角上。从种植低效玉米、洋芋向高效经济作物的转变,诸如赵庆学一样的农户还有营胜村孙院组的孙斯洪,“我把以前种洋芋和苞谷的荒土整合,流转了12亩土地给村集体种植半夏,流转费每亩元,加收购收入和年底分成,一年能赚好几万哩。”赵庆学和孙斯洪只是胜营村发展半夏种植的一个缩影。起初都是以种植玉米为主,小打小闹,户自为战,后来通过种植半夏参与了市场,尝到了脱贫“良药”的“甜头”,逐步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目前,胜营种植半夏达亩,其中30亩以上连片种植亩,分散种植亩,亩产量斤,已实现全村覆盖。“半夏作为胜营村的主要增收企业,近年来发展前景日益良好,下一步积累已有的发展经验,我们将争取将更多农户纳入合作社,参与到半夏的种植中,拓宽群众增收渠道,保障畅销脱贫的同时,把半夏产业做大做强,并使之成为特色产业、支柱性产业。”孙成相信心满满地说到。“药”到“贫”除,依托半夏这剂脱贫“良药”,胜营村村民从贫困逐步走向脱贫,再从脱贫迈向致富,生活品质不断提高。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张弘弢编辑顾野灵编审李文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