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李泽厚论中国思维特点与诗汉字的关系d0hni113
TUhjnbcbe - 2020/7/23 14:40:00
白癜风治疗去哪家医院

李泽厚论中国思维特点与“诗”、“汉字”的关系


2003年4月28日


    李泽厚在诠释《论语·泰伯》8:“孔子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时说:“‘礼’使人获得行为规范,具体培育人生,树立人格,取得作为氏族群体成员的资格。‘诗’启发性情,启发心智,开始走上人性之道。‘乐’使人得到人性的完成。可见‘成’、‘成人’、‘为己之学’等等都远非知性理解,而是情意培育即情感性、意向性的塑造成长,此非理性分析或概念认知可以达到,而必直接诉诸体会、体认、体验;溶理于情,情中有理,才能有此


    人性情感及人生境界,所以说‘成虞乐’也。‘兴于诗’者,诗者,思也。却不止于概念之思,此思乃‘言不尽意’之思,所以才可以感发兴起。诗非有外壳(语言、概念)不可,却使此外壳既封闭(有此思此意)又开放(非止于此思此意),此即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由各人去扩展。‘诗无达诂’亦此义也。而人生境界及艰难苦辛亦均在此言尽意未尽之语言——心理中。此为中传统的思维——语言方式,亦生活-人生方式。所以中思维之特征与‘诗’有关。它之不重逻辑推论,不重演绎、归纳,不重文法、句法(语言),而重直观联想、类比关系巨与此相关。它本源于巫术。此种类比既有情感因素,幽忧经验因素,故无固定秩序,而呈模糊多义状态;非线形性相连,乃状交叉,如云从龙风从虎之类;固非纯理性,乃美学方式。-----直观、模糊、多义却简明、准确。此思维方式当然又与汉字特征有关。汉字以‘指事’为根源,以‘会意’(诉诸理解)‘象形’(视角记忆)为方法,以‘形声’与语言相连接,‘转注’‘假借’则其发展之手段。”(《论语今读》203-204页)李泽厚的论述非常精彩。但似乎过分深入其中而不能自拔。中国感思维、中国文化的特点都是中国*治制度的派生物,又反过来为*治服务的。中国的*治制度是将人们置于各个等级之中


    ,如罗一样把人们捆绑其间,使他们用具有中国特点的思维方式进行思维,用具有中国特点的文化限制他们的视野,那目的是使社会稳定,巩固统治秩序。从统治者的角度看,这是合乎天理人情的。但从社会最底层的老百姓利益出发看问题,中国思维、文化的特点,就成为罪恶之物了,因为它运用类比思维方式把金字塔统治结构类比得合乎天理人情,犹如父母结婚、阴阳交合生出孩子一样。这样的思维、文化特点,其实就是麻醉剂,它让中国人麻木地、安心地做奴隶,做稳奴隶,做好奴隶。也许由于李泽厚深陷于并欣赏着中国式思维、文化特点而不能出之,身体常常遭到他人的批评。

1
查看完整版本: 李泽厚论中国思维特点与诗汉字的关系d0hni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