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附子与附子一字之差,临床医生对二者的区别常模糊不清,当用附子时处方上写的是白附子,用白附子时却写成附子:药房调配时亦因不辨方剂功效,按医生处方调剂,将白附子当附子调配,或将附子调配成白附子,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在此,谈谈二者的区别,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
1 来源产地
1.1 白附子为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TyphooniumglganteumEngl的干燥块茎。主产于河南、陕西、四川、湖北。甘肃、山西等地亦产。
1.2 附子为毛茛科植物乌头AcormitumCarmichaeliDebx.子根的加工品。主要产于四川省的江油县和雅安县等地。
2 性味归经
2.1 白附子 辛、温,有*。归胃、肝经。
2.2 附子 辛、甘,大热,有*。归心、肾、脾经。
3 功能主治
3.1 白附子 祛风痰,定惊搐,解*散结止痛。用于中风痰壅,口眼口呙斜,语言謇涩,痰厥头痛,偏头痛,喉痹咽痛,破伤风;外治瘰疬痰核,*蛇咬伤。
3.2 附子 回阳救逆,补火助阳,逐风寒湿邪。用于亡阳虚脱,肢冷脉微,阳痿,宫冷,心腹冷痛,虚寒吐泻,阴寒水肿,阳虚外感,寒湿痹痛。
4 成分
4.1 白附子 块茎含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苷,肌醇及粘液质,有机酸,糖类,皂昔等。根据其理化及光谱特征分别鉴定,白附子中化学成分有烯酸、尿嘧啶、桂皮酸、棕榈酸、β—谷甾醇、β—谷甾醇—D—葡萄糖苷。
4.2 附子 据现代药理分析,附子的化学成份主要为剧*的二萜双酶类生物碱、次乌头碱、乌头碱、新乌头碱、塔拉弟胺、川乌碱甲和川乌碱乙,其作用于心脏之物质还有*性较弱的阿替新、氨基酚及去甲基乌头碱等非生物碱部分。
5 小结
由上可知白附子与附子虽只一字之差,但二者从来源、产地、归经、功效、成分都不同,以致二者的功能主治亦不同,所以在临床上应用二者时,应先辨清病症,如属中风痰壅,痰厥头痛等症可用白附子,而不可用附子。如是亡阳虚脱,肢冷脉微,心腹冷痛等症要用附子来回阳救逆,补火助阳,用白附子就是药不对症了,有可能导致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故临床上用二者时应对症使用,防止中药不良反应的发生,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