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省教育厅推荐记录属于萍乡的童年回忆,0
TUhjnbcbe - 2021/4/6 18:38:00
白癜风哪里治疗的最好         http://m.39.net/pf/a_4610495.html

这是一本很多父母读完之后

愿意推荐给孩子阅读的书

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

青年能够重温自己的童年

00后的青少年可以找到迥然不同的

童年趣味

儿童文学《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

作者:漆宇勤

记录萍乡人诗画般的童年

尽显赣西乡村风情

勾勒二十四节气自然情怀

传播传统文化知识

日前,由我市青年作家漆宇勤创作的儿童文学《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一书由江西高校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被江西省教育厅列入年江西省中小学生假期读好书活动推荐书目,向全省中小学生推荐阅读。

关于图书:

《二十四节气里的少年》是一本适宜亲子共读的书,也是一本很多父母读完之后会愿意推荐给自己孩子阅读的优秀儿童文学。书中配有精美的插画,彩色印刷,一个个独立的小故事,缓缓呈现赣西风情,渐渐深入孩童之乐。70年代、80年代出生的青年能够从中重温自己的童年,00后的小朋友则可以从中找到迥然不同的童年趣味。

全书分为二十四个篇章,以赣西萍乡为创作背景,构建出一个独具赣西风情的龙潭村。配以精美的插图和诗意化的节令表述,将乡村童年生活与萍乡古老节俗完美结合,将传统文化与少年情趣完美结合展现了趣味盎然、丰富多彩的乡村孩童生活。被业界评论家认为是自然文学的佳作。

精彩章节:

●夏至●

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夏至是盛夏的起点,也是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过了今天,一年中最难熬的酷热模式就开启了。陌生的朋友,我愿你凉风拂面、折扇翩翩。草木蓬勃的生命力,至此已张扬到了极致。夏至物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蜩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美食:番茄红润,*瓜清甜,杨梅成熟。太阳位于*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南瓜花开夏至一到,龙潭村的土狗们便都认怂了。它们老老实实地找了个树荫或者南瓜棚架下趴着,伸出长长的舌头喘气,希望借此帮助自己降降温。也难怪,一年里最热的时间到了。天生怕冷的猫对此没什么感觉,天生怕热的狗可是遇到了一年中最讨厌的季节。幸好,夏至时期,雷阵雨也多。天变脸可真是快呀,明明刚才还艳阳高照呢,一阵风吹来,天突然就被乌云染黑了。再一阵风,噼噼啪啪的大雨就砸了下来。尤其是午后或者傍晚,三天里头倒有两天是雷阵雨相伴的。大雨来得太快,屋子外面的泥巴地上用不了五分钟就积起了一小洼雨水,接下来的大雨点砸到水洼里,就冒起一个个半圆形的水泡,李子他们这些少年出不了门,就待在教室窗户前或家里的大门口数水泡,并在心里默默比较哪个水泡更大。这样的阵雨往往只维持一二十分钟,很快就雨收云霁。夏至节气里,龙潭村的阵雨是长了脚的。它们有时候只是虚张声势,一阵雷声,一转身却下到了十里外另外的村庄大地上。有时明明龙潭村的村头下着大雨呢,村尾却烈日高悬,甚至一块稻田里,有一半沐浴在大雨之下,另外一半却在太阳的炙烤之下,似乎形成了泾渭分明的晴雨界限。李子想起课本上的古诗“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说的似乎就是这么一回事。而龙潭村的老人们不这样认为。他们坚信,刮风下雨是天上的龙在安排,夏天里的雨水是由不同的龙在分片区管理着,因此,“分龙”后就可能这一小块天天雷阵雨,另一小块却一两个月不见一滴雨水。阵雨的区域是一片一片的,而冰雹到来却是一线一线的。龙潭村的俗语说,夏至夏始冰雹猛。在最热的夏至节气,却偏偏有最寒冷的冰雹降落,让人不得不惊叹于大自然的神奇。冰雹往往伴随着大风,一开始时的征兆与雷阵雨的似乎没有什么区别,但一旦乌云压下来,一阵风吹过,大块大块的冰雹就砸落下来。那浓黑的天空,“砰砰砰”重物砸下的声音,让人感到无比恐慌。圆形的冰块落到地上,有时候滚动一下,有时候还溅起来弹跳两下,很快就积起来厚厚的一层晶莹冰雹。不过,冰雹下得快,融化得也快。毕竟是夏至节气了,三十多度的气温与冰块势不两立,很快鸡蛋大小或者蚕豆大小的冰雹就融化成了清水。看着屋外冒着冷气的冰雹,李子觉得酷热的身体都降温了几分。他想,夏天里吃冰块一定是件很舒服的事情。于是,不顾母亲的阻拦,顶着一顶斗笠就跑出屋外去抓冰雹。大大小小的冰雹砸在斗笠上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地上的冰雹已经粘上了尘土,李子伸出手去接空中的冰雹。一些冰雹恰好打在他的手臂上,砸得他疼得直咬牙。幸好,坚持了半分钟后,李子的掌心里接住了两颗冰雹。他塞了一颗到嘴里,咀嚼两口就吞到了肚子里,另外一颗还没来得及吃呢,就在手里化成了水渍。吃过这次冰雹后,李子知道了,冰雹与冰的味道是不一样的,冰雹仿佛带着一丝夏天弥漫的灰尘的味道。雷阵雨过后,太阳又出来了。不过有着雨水的降温,天气没那么热了。吐着舌头的土狗们将舌头缩回了嘴里,而李子他们这伙少年又跑出屋子玩耍了。村子里的很多草木都还挂着水珠,在太阳照耀下反射出银亮的光芒。但南瓜叶子上是形不成雨珠的,可能由于南瓜叶子浑身都是绒毛的原因,它们只是整片叶子都潮湿,水滴并不滚成珠子状停在叶面上。只有南瓜的喇叭花朵上,会留下清凌凌的水珠。南瓜是龙潭村最常见的一种蔬菜了。它们在惊蛰节气被种下,然后慢慢地长大、扯蔓,在夏天里茂盛成浓密的一大片。如果地形合适,村民们会给南瓜苗打一个棚架,撑起的空间里洒下一片阴凉,正好供母鸡和猫狗们躲避夏至节气的太阳。如果是在坡地上,大家就会任由南瓜藤蔓肆意乱爬。藤蔓上,每隔着几片叶子,就咕嘟咕嘟冒出一朵大喇嘛一样的南瓜花。南瓜花有着两种不同的形状,大人们说,花也分公母雌雄。其中雌花的花朵的底部连着一个小小的肉球,雄花则没有。雄花不会结果,因此也被龙潭村的人们称为假花。大家都希望自己家的南瓜藤上多开一点真花,多结一些南瓜。但是,若没有假花也是不行的,没有假花就没法给真花授粉呀。夏天里,大人们每天早晚都要巡视一下自己家的蔬菜地。为它们浇水、施肥,查看一下长势,检查一下有没有生虫子。走到南瓜藤旁边,他们也会顺手摘一朵雄花,将雄花的花蕊掐下来放到雌花的花房里。据说,这样一来,这雌花顺利长成南瓜的可能性会更大。南瓜藤上的雄花总是比雌花更多的,多余的花朵就那么自生自灭地收缩起喇叭口,萎缩成一团,最后凋落了。但也有被作为其他用途的。比如说,雄花也可以摘下来炒菜吃呀。摘上十来朵,就可以炒一碗南瓜花了。李子觉得,这南瓜真是一种甘于奉献的植物。它的花朵、果实都可以吃,甚至连南瓜叶梗和南瓜藤蔓,都是一碗富有农家风味特色的菜肴呢。除此之外,李子有时候还会掐南瓜藤上的嫩须嫩叶,穿在鱼钩上到村子里的池塘里钓草鱼。这是不要成本、最常见也是草鱼们最喜欢的鱼饵了。大人们掐南瓜花吃。孩子们不掐,他们指。一伙小孩子走到路上无聊了,站在一丛南瓜苗前面,指着才开始微微收缩尚未凋谢的花朵和刚刚露出雏形的小南瓜,一边指,一边念叨:指*指*,一天不*三天*,三天不*七天*。小南瓜新成形时是青绿色的,若变*了,自然是没能发育成功,成为枯萎的落果。也有些孩子嘴里念叨得更狠*:指跌指跌,一天不跌三天跌,三天不跌七天跌。总之就是会成为烂果和落果,从藤蔓上跌落。这样的游戏很多时候是能够成功的。分布在龙潭村田头地角的南瓜藤蔓丛遵循着自然的法则,并不是所有雌花都能顺利在凋谢后结出南瓜。它们中的一半左右,或是在花开正好的时候突然枯萎掉落,或是在花朵凋谢后连同慢慢有点小南瓜模样的青色球体一并掉落,再或是在花朵顺利凋谢、小南瓜渐渐长大的过程中突然发*发蔫,最终掉落。李子想,指*指跌的游戏之所以能够经常成功,可能正因为本来南瓜的落果就不少,加上孩子们总凑过去指指点点不小心有所碰触,这娇嫩的新果自然就更容易夭折了。这样指*指跌的诅咒本身并不带有特别的恶意,但恶作剧总是在路过某簇南瓜苗时发生。这种恶作剧一般都会避免自己家里的南瓜,相反,如果看到别的小孩子在指跌自己家里的南瓜,主人家的小孩子总是会威胁几句,甚至跑到当事人家里的南瓜藤前以牙还牙。大人们对这些游戏根本就不当一回事,任由孩子们折腾。但也有调皮捣蛋的孩子偶尔做得太过分了,指了几次后看着小南瓜越长越大,越长越健康,一时间恼羞成怒,直接用手指对着水灵的小南瓜用力戳,最终导致它当场跌落或者戳烂坏死。这个时候,路过的大人就要治他祸害庄稼的罪名了,一顿叱骂是免不了的。关于作者

漆宇勤,年11月出生,中国作协会员、江西作协理事,鲁迅文学院高研班结业,参加第35届青春诗会。中学开始在省内外报刊公开发表作品。迄今已在《人民日报》《人民文学》《诗刊》《读者》等全国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余篇次。有十多篇作品被选作高考作文素材、中考阅读理解和多地中高考模拟试卷,有数十篇作品入选各种年度选本,已出版散文、诗歌、儿童文学著作《靠山而居》《放鹅少年》《抵达》等16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省教育厅推荐记录属于萍乡的童年回忆,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