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读书易忘看看这个方
TUhjnbcbe - 2021/5/10 17:23:00
北京最权威的治疗白癜风中医医院 http://m.39.net/pf/bdfyy/bjzkbdfyy/

“祛风”与“和胃”

内经素问专有“风论”篇。风为重要的病因,其特性是“风者百病之长”,“风者善行而数变”。

风邪侵犯人体,于脏腑经络,肌肤骨节无孔不人,在表则滞留于皮毛,或肌肤腠理之间,或游走于经络募原之中;入内则伤及脏腑,上可直达巅顶,下可流窜膝踝。其病常无定处而且善动,传变也快,病证也多。

另外风邪在一年四季中无时不有,暑湿燥火寒均可夹风。

与暑相合,称暑风;

与湿相合,成风湿;

与燥相合,成风燥;

与火相合,成风火;

与寒相合,成风寒。

成为百病之始导。

风邪所感虽同,但病变则各异。

如外感风邪,则有表证(“汗出头痛,身重恶寒”),又可发生腹胀、腹泻、消化不良等脾病症状,也可见瘾疹风块或眩晕、卒倒。

故《素问·风论》云:“至其变证,乃为他病也。”

风气又为病证名。如:

《风论》里的“肺风”“心风”“肝风”“脾风”“肾风”“胃风”“首风”“漏风”“泄风”。

《评热病论》里的“风水”、“风厥”、“劳风”。

《病能论》里的“酒风”等等。

风别内外,治风之道在于“祛之”。

祛外风名为“解表”,祛内风名为“熄风”。

无论外风、内风,在“祛风”时注意佐以“和胃”,则是提高疗效之策。

和胃又称和中,系调和胃气之意,常用“保和丸”“二陈汤”“平胃散”之类。

如在解表时佐以和胃的云苓、陈皮、姜半夏;

熄风时配用和胃的木香、砂仁、炒苍术,均能收获增效之果。

特别是治疗风疹作痒时,单纯追求“祛风”往往收效甚微,反复性较大,如治以和胃法,则疗效明显,复发率小。一般处方如下:

云苓15g陈皮15g莱菔子10g炒葶苈子10g

地肤子10g丹参30g石菖蒲10g郁金10g

焦三仙30g连翘10g防风5g制大*10g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读书易忘看看这个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