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权威精品知识
喜欢,就为我标星
小编导读
二陈汤是临床上很受宠的一个方子,在不少疾病的治疗中都能见到它的身影。很多时候,它并不是单独出现的,而是和其他方子搭配在一起使用,这就组成了二陈汤类合方。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下这类合方中的5个。
二陈四七汤《症因脉治》卷四。
茯苓、陈皮、制半夏、甘草、苏梗、厚朴。
水煎服。
理气和胃,燥湿化痰。
气结痰凝腹痛,胸腹胀满,痛应心背,失气则痛减,气闭则痛甚,服破气之药稍减,服补气之药愈痛,脉沉者。
1.主症
胸胁满闷,脘腹胀痛,矢气后痛减,咽中异物感,咯吐不出,吞咽不下,或咳或呕,舌质淡或淡胖,舌苔白厚而腻,脉沉滑或弦滑。
2.病机
肝郁脾虚,肺胃宣降失常,痰气互结。
二陈四七汤系二陈汤与四七汤的合方。四七汤的主要功用为行气散结,降逆化痰,用于因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肺胃宣降失常,津聚为痰与气相搏,结于咽喉的痰气郁结证;二陈汤的主要功用为燥湿化痰,理气和中,用于因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成痰,致气机阻滞的湿痰证,为祛痰的基本方。两方相合,弥补了二陈汤与四七汤在治疗津聚成痰,而成痰气互结于上的局限性。一方面,二陈汤从根本上解决了痰湿生成之源——脾虚的问题;另一方面,情志不畅,肝气郁结,致肝之疏泄不利,气机不畅,向上可引发肺之通调水道功能失常。同时,木旺必乘土,肝郁日久犯脾必致脾气不足,而出现脾失健运。由于气郁于内不得伸展,不通则痛。调畅气机,使气化恢复正常,则壅塞得通,疼痛自减,进而达到四七汤与二陈汤相辅相成的目的,实现了由不同病因引起津液代谢异常且导致不同部位病变的复杂病证的治疗,于一方中得以体现。
八物二陈汤《医学入门》卷八。
人参、茯苓、白术、甘草、熟地*、芍药、当归、川芎、陈皮、半夏。
水煎,温服。
益气养血,化痰散结。
劳发痰火。素有痰火,略有劳动,便发寒热,全类伤寒,轻者,将息周日自愈;重者,颈腋膊胯之间遂结核肿硬,或消,下次遇劳又发。
1.主症
平素身倦乏力,气短懒言,形体消瘦,面色淡白或色苍,或有干咳少痰,劳累后则发热,甚至颈腋膊胯之间有瘰疬形成,肿大压痛,休息后可见缓解,可因劳累反复发作。
2.病机
气血两虚,虚火内生,灼津生痰。
本方由八珍汤与二陈汤相合而成。本方所治,乃气血两虚,劳倦内伤,虚火灼津,痰火内结。用八珍汤益气养血,扶正固本,气血得补则虚火退;用二陈汤化痰散结,使痰核散、瘰疬消。故二方合用,补气血、退虚热、散痰火、消瘰疬,治疗虚劳内热,而兼痰核、瘰疬。
将合方更好地用于临床——
苍术二陈汤《医林绳墨大全》卷九。
陈皮、半夏、白茯苓、苍术、甘草。
水煎服。
除湿郁。
经阻因于湿热者。
1.主症
头眩心悸,肢体困重痿软无力,痰多咳嗽喘促,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舌苔*腻,脉滑数。
2.病机
湿邪困脾,脾失健运,湿浊结聚,阻滞气机,湿郁日久,生痰化热。
苍术二陈汤系二陈汤、苍术散二方相合而成。其中,二陈汤为燥湿化痰之代表方,针对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郁积而成之湿痰所设;苍术散以燥湿健脾见长,主入脾经,在里可燥内湿,走表可祛外湿,对于湿邪流注经脉诸症尤为适宜,然无理气行气之功。二方相合,一则可补二陈汤祛外湿之不足,二则可添苍术散湿阻气机后所致气机郁滞诸候,标本兼治,集除湿郁、理气滞、化痰浊之功效于一身,成为祛除内外湿邪,理气健脾化痰的常用方剂之一。
加味二陈汤《广嗣纪要》卷十二。
陈皮一钱半,白茯苓、半夏(炒)各一钱,甘草三分,*连(姜汁炒)、吴茱萸(炮,去皮)三分。
水一盅半,加生姜五片,煎服。
清肝泻火,燥湿化痰,降逆止呕,理气和中。
吐酸水同食物出者,热也。
1.主症
胸膈痞闷或胁肋胀痛,嘈杂嗳气吞酸,呕吐口苦,或痰多咳嗽,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红,苔*厚腻,脉弦滑。
2.病机
肝火犯胃,脾失健运,痰热内蕴,胃气上逆。
本方系二陈汤与左金丸的合方。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治痰之通用方,针对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气机阻滞,郁积而成之湿痰所设;左金丸清肝泻火,降逆止呕,用于肝火犯胃之胁肋胀痛,口苦吞酸,呕吐脘痞等症,以清肝降逆,和胃止呕见长。“诸逆冲上,皆属于火”“诸呕吐酸暴注下迫,皆属于热”,痰湿内存,火邪内扰,胃失和降,则
脘痞呕恶诸症丛生。且湿蕴日久,必可化热,痰湿热与肝火相并,逆而上冲。两方相合,取二陈汤健脾化痰,理气和中,以绝痰湿之源。用左金丸清泻肝火,降逆止呕,以平肝逆,降胃气,共达疏肝健脾,化痰清火之目的。相合后的加味二陈汤,扩大二陈汤的应用范围,使原本治疗湿痰的专用方剂,增加了清火泄热,平冲降逆之内容,更适合于临床中见到的复杂证型需要。
二母二陈汤《症因脉治》卷二。
知母、贝母、半夏、白茯苓、陈皮、甘草。
水煎服。
清热润燥,降火化痰。
外感燥痰证,发热唇焦,烦渴引饮,咳喘短息,时作时止,咳痰难出。
1.主症
咳喘短息,时作时止,痰稠黏,咯之不爽,甚则呛咳,久嗽不愈,烦渴引饮,舌质红绛,苔*厚而干,脉浮滑数。
2.病机
肺燥阴虚,水津不布,脾失健运,湿邪凝聚成痰,致肺失宣肃。
本方为二母散(《局方》)与二陈汤的合方,其中二陈汤燥湿化痰,理气和中,为祛痰之基础方。盖脾为中州,痰之所生,多系脾失健运致水液运化失于常度,聚湿而生,故此二陈汤解决生痰之源,消除内因。二母散清肺气润肺燥,凡燥邪犯肺,久嗽不已,阴津耗伤,肺体失于濡润,诸证皆宜。两方相合后,二母散清润,弥补了二陈汤之辛温走散伤阴之不足,同时二陈汤亦从根本上杜绝痰之来源,有利于二母散清润功效的发挥,避免了由于二母散的滋阴而出现的痰浊难化,实现了标本兼治的目的。
好书推荐合方是临床常选的一种方法,远比以药物重新组方来得更为直接、简捷。了解合方看这里——
《知道合方:合方临床三十年得失录》
点击封面进入悦医家·中医书院购买此书
扫码免费试读
本书主要分上、下篇进行讨论。上篇以“经典合方”为中心,分为桂枝汤类合方、麻*汤类合方、柴胡汤类合方等十五章进行论述;下篇以合方与临床为主题,讨论了内、外、妇、儿四个方面,以及“作者的合方应用经验举隅”五个方面对合方的临床应用为主题,论述了在现代临床过程中的具体应用。
往期精彩推荐RECOMMEND孟河大家费伯雄治脾胃13方
作品征集令:第七届全国悦读中医活动火热进行中,您的作品准备好了吗?
“悦读中医”出日历啦!一本能“听”的本草健康日历,伴你“悦读”年每一天!
版权声明本文部分内容选自《知道合方:合方临床三十年得失录》(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贾春华主编),最终解释权归原作者所有。由悦读中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