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
夏
至
SUMMER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为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即炎热的夏天来临。一声声蝉鸣和一朵朵花开,向我们诗意地暗示着季节的流转:夏天已过去了一半,夏至已至。
夏至气候特征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多数情况,“夏至”期间,正值长江中下游、江淮流域梅雨,频频出现暴雨天气,容易形成洪涝灾害,甚至对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威胁,应注意加强防汛工作。
夏至中的优秀传统文化
一、物候现象
一候鹿角解
古人认为鹿是属阳的山兽,夏至阳气盛极而衰,鹿角感阴气而脱落。
二候蝉始鸣
雄性的蝉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便鼓腹而鸣。蝉也因为最先感知季节的更替而被叫作“知了”。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喜阴的野生药草。夏至阴气开始上升,像半夏这种喜阴的植物就开始生长,而喜阳的植物开始衰退。
二、物候现象
夏至面
北京人在夏至这天讲究吃面。按照老北京的风俗习惯,每年一到夏至节气就可以大啖生菜、凉面了,因为这个时候气候炎热,吃些生冷之物可以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夏至麦饼
做夏至麦饼是最为盛行的习俗。谚云“夏至夏至,麦饼尽吃”。在诸暨,到了夏至,乡间往往会制作麦饼。夏至麦饼的形状各异,有一种是青、白两色的扇形饼。
做巧果
夏收完毕,新麦上市,所以有吃面尝新的习俗,安华、赵家等地在夏至来临之际就会制作巧果。将麦粉揉成面团,擀成薄薄的面饼,剪成小块长形条,再绕两圈,放入油锅一炸,就形成了一朵朵花状的精美食物,故又称麦花。
三、夏至诗词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岸上踏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夏至后得雨
宋·苏辙
天惟不穷人,旱甚雨辄至。
麦乾春泽匝,禾槁夏雷坠。
一年失二雨,廪实真不继。
我穷本人穷,得饱天所畀。
夺禄十五年,有田颍川涘。
躬耕力不足,分获中自愧。
余功治室庐,弃积沾狗彘。
久养无用身,未识彼天意。
四、夏至谚语
夏至东风摇,麦子水里捞
夏至东南风,平地把船撑
冬至始打霜,夏至干长江
冬至江南风短,夏至天气旱
夏至东风摇,麦子坐水牢
夏至养生
夏至后,气温逐渐升高,人体出汗量也会随之增加,因此人体需水量大。对此,还可以在饮食上加以调节,如喝些绿豆汤、淡盐水等。需注意的是,绿豆汤不要多喝,更不能当水喝。属于寒凉体质和体质虚弱之人也不适宜饮用绿豆汤。
扫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