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6月21日
闷热,惊雷,无边的海水;蝉吟,蛙哥,手舞足蹈的蝇虫盛夏真的来了!空调,西瓜,流光溢彩的墨镜燃烧的夏日正在你我身边。夏至
夏至·已至
02
夏至,二十四节气之一,太阳运行至*经90°时为交节点,一般在公历6月21-22日交节。
《三礼义宗》这样说:夏至为中者,至有三义:一以明阳气至极,二以明阴气之始至,三以明日行之北至,故谓之至。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
03
夏至·气候
夏为大,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夜最短的一天。太阳自夏至日过后,开始走“回头路”。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北半球白昼开始逐渐变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夏至避暑北池》也曾写到:“昼晷已云极,宵漏自此长”。
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借喻这种天气,遂诗兴大发,一句千古: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04
夏至·物候
古代,人们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
一候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麋,形大,属阴。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
二候蜩始鸣
古时楚称蜩,秦晋称蝉。蜩螗沸羹,叫声沸稠为黏羹。蜩,即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螗小而绿,叫声尖锐而急促,立秋后才鸣,也称寒蜩、寒蝉、夏蝉,为区别“知了”,俗称“都了”。
三候半夏生
半夏是一种白色块茎,生于阴阳半开半阖时,所以作为一种药材,主治半开半阖之病,协调中枢。如治疗伤寒寒热,是少阳之枢半开之病;治喉咙肿痛,是少阴之枢半开之病。
05
夏至·养生
忌夜食生冷
夏季夜短,年事稍长之人或体质稍弱者,腹中常冷不易消化。夜间注意不要吃生冷之物,否则可见腹胀、吐泻交作等病症。
忌空腹饮茶
“过多饮茶,尤其是空腹饮茶,极易导致茶水消耗人体的阳气,如果加上是喜欢食咸之人,咸味引茶入肾,易于罹患手足疼痛之痹症,以及下元虚冷的腹泻等病症。因此,夏季饮茶,应在餐后饮二到三杯为宜,有饥饿感则立刻停饮。
忌夜卧贪凉
中医认为“头乃诸阳之会”,头部是人体阳气的汇聚之处,夜卧吹冷,极易导致阳气折损。因此尤其要注意,不可晚上睡觉整夜空调开过低冷气,这种习惯易导致伤风、面瘫、关节疼痛、腹痛腹泻,对身体的损伤非常严重。
饮食清淡
夏至时节气候炎热,人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因此,饮食宜清淡不宜肥甘厚味,要多食杂粮以寒其体,不可吃过热性食物,以免助热;冷食瓜果当适可而止,不可过食,以免损伤脾胃;厚味肥腻之品宜少勿多,以免化热生风,激发疔疮之疾。夏吃姜
有俗话说:“饭不香,吃生姜”、“冬吃萝卜,夏吃姜”、“早上三片姜,赛过喝参汤”,都是对生姜所具有的营养价值和医疗作用所做的精辟的概括。夏季暑热,多数人食欲不振,而生姜有利于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对于防暑度夏有一定益处。
夏至已至愿你能赏夏日清宁美景,愿你在炎暑,有凉风袭人,愿你在夏日,有良人送爽。愿所有美好如约而至!END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