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早在公元前七世纪就被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确定了,通常在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这天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正午太阳高度达到全年最高,人们会看见“立竿不见影”的有趣现象,也会看到一年当中最短的影子。
夏季气象
夏至,意味着炎热天气正式开始,因此民间有“不到冬至不寒,不到夏至不热”的说法。春日里凉爽的清风、和煦的阳光已逐渐淡去,取而代之的是空气中的潮湿闷热。“六月天,孩儿脸”,骤来疾去的雷阵雨,常常会在午后或傍晚打破夏日的宁静。雨后天晴,一阵清风吹过,催生出些许凉意缓解暑热。唐代大诗人刘禹锡曾巧妙地借喻这种天气,写出“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
夏至物候
一候鹿角解
夏至之日“鹿角解”,鹿是山兽,属阳,角向前;夏至一阴生,鹿角开始慢慢脱落。
二候蝉始鸣
后五日“蝉始鸣”。夏蝉,黑大,叫声清亮,俗称“知了”。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声便鼓腹而鸣,于是就在树干上开始没完没了地“说话”。
三候半夏生
再五日,半夏生。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开始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生长。
夏至习俗
习俗一:祭神祀祖
在古人看来,夏至不是一个简单的节气,而是阴阳升降,天道循环的转折点,是重要的节日。夏至时值麦收,自古以来有在此时庆祝丰收、祭祀祖先之俗,以祈求消灾年丰。
习俗二:互送折扇《酉阳杂俎·礼异》曾记载道“夏至日,进扇及粉脂囊,皆有辞”。古时女子在夏至这天会互相赠送折扇、脂粉等什物。“扇”,借以生风;“粉脂”,以之涂抹,散体热所生浊气,防生痱子。习俗三:夏至吃面
夏至新麦登场,人们的餐桌上肯定少不了美味的面食,很多地区的人们把夏至吃面当成了很重要的习俗。自古以来,中国民间就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意思是说冬至日要吃饺子,而从夏至开始则要改变饮食,以热量低、清凉的食物为主,面条通常为首选。
习俗四:观赏莲花
夏至是观赏莲花的最好时节,亭亭出水,灼灼迎晖;碧叶流萤,呼之欲出。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清香,闻之令人心旷神怡,备感舒爽。
节气活动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老的智慧结晶,多种多样的风俗习惯都寄托了劳动人民美好的生活愿景。沈家营小学一直致力于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在夏至来临之际,沈家营小学的同学们用眼睛认真观察,用笔尖感受夏至,让我们跟随孩子们一同去感受夏至这般如约而至的美好。
一起手绘朵朵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吧!
同学们用手抄报、自然笔记等图文并茂的方式,记录自己在夏至时节所看、所想、所感!
炎炎夏日,同学们动手做一把精致的扇子!普通彩纸经过同学们的巧手也能变成一朵朵漂亮的荷花!
夏至已至,最炎热的季节已经到了,自然万物都调整自己的姿态,以顺应时令的变化,维持自然生长。天气炎热也容易使人心情烦躁,常言道“心静自然凉”,同学们在避暑的同时,也要时刻保持好内心的宁静,饮食清淡多吃点“苦”,整理好情绪快乐地度过夏天吧!
课题组:胡媛媛本期编辑甘稀
扫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