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春彼夏
半夏Pinelliaternata
从仲春到夏季开花,
叶三裂
(张敬莉摄)
仲春时节,在一些潮湿的园圃中或是山路旁,就会有半夏在茁壮生长了。那些小巧的叶子,是三瓣的形状;一支细长的“花朵”也会从根部直接长出,形状如同昂首的眼镜蛇,颜色是和叶子一样的绿色,边缘带有一抹浓艳的暗紫,最顶端还伸出了一根绿色的“长须”。
古人说,“夏至三候,半夏生”。可是,这样的说法,未免会让人觉得奇怪:在自家的菜园里,或者在自己走过无数遍的山路边,那些除不尽的半夏,明明从春季就已经展叶开花了呀?对此,一个可能的解释是:古人所说的“半夏生”,其实并不像字面意义那样指的是出生或者发芽,而是说,到了夏至时节,半夏作为药材才算是成熟,才终于可以采收上市了。
半夏Pinelliaternata
从仲春到夏季开花,
叶三裂
(张敬莉摄)
*药家族
半夏的入药部位,
是地下圆圆的块茎,
入药需要将根须除掉
(朱鑫鑫摄)
药典对半夏的描述,确实是“夏、秋二季采挖”。至于能够入药的部位,则是它埋在地面以下的一个又小又圆的块茎。仔细观察,在半夏的块茎表面,有着模糊的分节痕迹——这一点点隐约的分节痕迹,就足以表明它确实是植物的茎,而不是像红薯那样不分节的根了。
除此之外,药典还明确记载,半夏“有*”。然而,这个“有*”,也并不是什么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原来,在半夏所属的天南星科大家族之中,就找不到完全无*的种类——即使是人们吃惯了的芋头,未经处理的芋头花也照样会造成严重的中*;即使是甜品里面被做成可口胶冻的魔芋,在活着的时候也同样是能够致人死命的剧*植物。
与天南星科的其他成员一样,半夏开出的形似“眼镜蛇”的“花朵”,在结构上也有着很大的玄机:外面那片带有紫色边缘的绿色“花瓣”,其实只是一片特殊的叶子,名字叫做“佛焰苞”;如果将“佛焰苞”剥开,在里面那根“长须”的下方,则生长着很多颗粒状的小花。
在植物学上,花排列的顺序称为“花序”。至于像半夏这样,拿一个“花序”的很多朵小花来冒充一朵花,还在最外面裹上一片“佛焰苞”来冒充“花瓣”,这种情况就顺理成章地被叫做“佛焰花序”了。
半夏的佛焰花序解剖,
雄花“阵营”与雌花“阵营”之间被一段“光杆”隔开
(魏泽摄)
近亲相似
虎掌Pinelliapedatisecta
是半夏的近亲,
雄花与雌花之间同样有一段间隔
(张敬莉摄)
同样是在潮湿的山间,或是在一些药园里,与半夏亲缘最近的另一种药用植物,可能就是虎掌了。不过,这两者在长相上,并不是很容易混淆:前者的叶片要么裂成三瓣、要么干脆不分裂,后者的叶片则可以裂成十几瓣;此外,前者的“佛焰苞”边缘往往带着一抹紫色,后者的“佛焰苞”则是嫩绿而不带紫。
其实,如果单看叶形,最容易与虎掌混淆的并非半夏,而是与它们亲缘关系稍远的天南星。不过,要想区分它们,也有着诀窍:只要将它们的佛焰花序解剖开,无论半夏还是虎掌,都是雄花在上,雌花在下,雄花与雌花之间会被一段“光杆”分隔开;至于天南星,雄花的阵营与雌花的阵营则是相连的,有时甚至会有只开雄花的雄株存在。
天南星Arisaemaheterophyllum
只看叶形容易与虎掌混淆,
但在雄花与雌花之间完全没有间隔
(朱仁斌摄)
在生态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