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半夏,又称清水半夏、清夏、清夏片。为生半夏用白矾加工炮制后入药者。清半夏*性及辛燥之性降低,化痰作用增强,宜用于体弱多痰、寒湿较轻者。
清半夏辛,温,有*。入脾、胃经。
5-9克,宜制用,水煎服;或入丸、散。外用:研末调敷。
一切血证及阴虚燥咳、津伤口渴者忌服。反乌头。
清半夏是中医方面十分常用的一种中药材,不过大多数人并不十分了解清半夏,都只是知道服用之后可以帮助缓解呕吐。其实除此之外,清半夏还具有多种药物功效,其药用价值非常高。那么清半夏的功效和作用主要有哪些呢?
清半夏的功效与作用
1、辛散温通清半夏有良好的降逆止呕功效,可用于多种呕吐症候,在使用时应根据不同的症状而予以不同的配伍。如治胃寒呕吐,可配合生姜或藿香、丁香等品;治胃热呕吐可配合*连、竹茹等药;治妊娠呕吐,可配合灶心土等品;治胃虚呕吐,可配人参、白蜜同用。
3、散结消肿半夏还可以和天麻搭配在一起煎汤喝,另外还要加入适量的陈皮和茯苓,把这些中药材洗净以后,放在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煎至成汤。它能缓解人类的脾胃虚寒,也能防止晕目眩。
2、半夏厚朴汤以水七升,煮取四升,分温四服,日三夜一服。可以治疗梅核气:咽中如有物阻,咯吐不出,吞咽不下,胸膈满闷,或咳或呕,舌苔白润或白腻,脉弦缓或弦滑。
半夏药伍配方1、半夏配陈皮,理气化痰半夏辛温燥烈,功擅燥湿化痰,降逆止呕。陈皮辛苦而温,长于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两药合用,半夏得陈皮之助,则气顺而痰自消,化痰湿之力尤胜;陈皮得半夏之辅,则痰除而气自下,理气和胃之功更著。两者相使相助,共奏燥湿化痰、健脾和胃、理气止呕之功。临床常用于痰湿上犯之胸膈胀满、咳嗽痰多;脾胃失和、湿浊内困而致脘腹胀满、恶心呕吐等。《太平惠民和剂局方》中的橘皮半夏汤即以二药治痰饮、食积、寒痰停积,恶心呕吐、目眩昏闷及瘴疟。
2、半夏配生姜,相使相畏半夏、生姜性味相同,均辛温燥散,具降逆、止呕、和胃、化痰之功。两药配伍,协同为用。半夏降逆止呕为主,生姜化水止呕为辅,且又具温中化饮之功,相互协同而增强和胃止呕之效。另外,半夏为有*之品,生姜可制半夏之*,属相畏配对,制其所短,展其所长,可更好地发挥和胃降逆作用。临床用于水饮停胃而见呕吐清水痰涎,苔白腻等症。《金匮要略》中以二药组成的生姜半夏汤和小半夏汤可治痰饮内停、呕吐、反胃等。
3、半夏配旋覆花,止咳止呕半夏消痰散结,降逆和胃;旋覆花开结消痰,下气行水,降气止噫。然半夏偏于燥湿化痰,旋覆花则侧于宣肺,下气行水。两药相伍,一燥一宣,互为其用,祛痰止咳,可增强和胃止呕之效。临床常用于治疗痰饮壅肺之咳喘及寒湿犯胃所致的呕吐噫气或支饮,胸闷短气,咳逆倚息不得卧,面浮肢肿,心下痞坚等。
4、半夏配天南星,燥湿化痰半夏与天南星均可辛温燥湿化痰。半夏专入脾胃,主治湿痰,且能降逆止呕;天南星兼走经络,善治风痰,又能祛风定惊。两药相伍,半夏燥湿健脾,以杜生痰之源;天南星开泄化痰,以搜经络中之风痰;合可散周身痰结,尤以祛风痰为著。临床用于顽痰咳喘,风痰眩晕,中风仆倒,口眼歪斜,舌强语蹇以及癫痫惊风等症。例如,《活幼心书》中如意膏以二药治风痰停饮,咳嗽喘促。《圣济总录》中玉液汤以此二药去痰涎,利胸膈。
编辑:企划部任艳雷
审核:行*部成娟
喜欢请分享,满意点个赞,最后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