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千古名方ldquo半夏泻心汤rdq
TUhjnbcbe - 2021/11/5 4:43:00

每一味药材的背后,都饱含医者仁心。每一个方剂,都饱含医者的万般深情。医圣张仲景笔下的半夏泻心汤,几经沧桑,跨越千年,经典永存。尤其在调理脾胃方面,更是经典中的经典!半夏泻心汤到底是如何调理脾胃的?

一、半夏泻心汤方解

半夏泻心汤是《伤寒论》中调理脾胃的经典方剂之一。脾胃同居中焦,为气机升降及水饮上达下输之枢机。脾主升,胃主降,脾胃功能正常,则清气得升,浊阴得降。脾胃功能失常,则清气不升,浊阴不降,在上则为呃逆、反酸、嗳气等,在中则为腹痛、腹胀、痞满等,在下则为肠鸣、下利等。故而治疗脾胃疾病,首要关键在于调理脾升胃降的功能。又“太阴湿土,得阳始运;阳明燥土,得阴自安”“脾喜刚燥,胃喜柔润”“脾为阴脏,脾虚易湿盛;胃为阳腑,胃病多热盛”,所以脾胃为病,多见湿热互结,寒热错杂之证。半夏泻心汤则正对以上病机而设,脾胃疾病中用之最广,如现代疾病中的胃食管反流病、慢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结肠炎等。

半夏泻心汤主治心下痞证,症见脘腹痞满,心烦,呕吐,肠鸣,下利,口苦,舌苔*白而腻者。其方药组成及服法:半夏半升(洗)、*芩三两、干姜三两、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炙)、*连一两、大枣十二枚(擘)。煎服法:上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剂。

功效:辛开苦降,散结消痞,泄热补虚。

方解:方中半夏、干姜二药具辛温之性,能散结消痞;*芩、*连苦能降泄,燥湿清热;人参、甘草、大枣药性甘平,补脾益胃。

方中半夏、干姜为辛开药组,*连、*芩为苦降药组,人参、甘草、大枣为补虚药组,全方配伍特点为寒热并用,补泻兼施。

方中半夏配*连为调胃肠、理气机、和阴阳的最基本配伍。半夏辛温,善化痰散结,和胃降逆。*连苦寒,善清热燥湿,调胃厚肠。两药配伍,用半夏之辛温,开壅结之痰湿,以*连之苦降,清痰湿之热结。两药合用,辛开苦降,疏理气机,调和胃肠,寒温并施,清热无碍祛湿,燥湿又无碍清热,具相辅相使之妙,有散寒清热、和胃降逆、开郁散结之功。一阳一阴,一温一寒,是调和胃肠、协理阴阳、疏理气机最经典的药对。

半夏药解:半夏一药,《伤寒论》皆用生者,再经热水洗后而用之,取其减*之意。半夏在《伤寒论》中主要有以下几种功用:

①呕者用半夏。《伤寒论》方后多注有“呕者加半夏”,可见半夏为降逆止呕之良药。

②涤痰化饮。《伤寒论》中对于痰饮之证,多用半夏以涤痰化饮,如心下支饮、心下痞、溢饮、头眩,眩悸等证,多用半夏以涤痰化饮,取“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意。

③心下痞证用半夏。张仲景对于心下痞证,多用半夏泻心汤及类方加减治疗,可知半夏为治疗心下痞证之主药。

④散结消痞用半夏。对于胸中、心下之热结,张仲景多用半夏加减而消痞散结,如小陷胸汤、瓜蒌薤白类方等。

半夏在临床中的配伍也有很多,简要归纳如下:

①半夏配生姜,常用于和胃止呕(寒证),如小半夏汤。

②半夏配干姜,常用于温肺化饮,如小青龙汤。

③半夏配*连,常用于辛开苦降,散结除痞,如半夏泻心汤。

④半夏配麦冬,常用于火逆上气,咽喉不利,如麦门冬汤。

⑤半夏配茯苓,常用于健脾化痰,和胃降逆,如二陈汤。

⑥半夏配厚朴,常用于行气散结,降逆化痰,如半夏厚朴汤。

半夏之用,有化痰降逆之能,善化各种痰证。陈宝贵教授在临证中治疗脾胃疾病,凡遇胃胀不舒、呃逆、嗳气、反酸等胃气不降或胃气上逆证,多喜用半夏,一般热证加*连,寒证加干姜。此外,痰湿为患者,也多用半夏,寒痰者以二陈汤加减为主,热痰者以*连温胆汤加减为主。

*连药解:*连一药,经方用之较广,大致功用如下:

①心中烦用*连,如心中烦,不得卧的*连阿胶汤,方中用*连清心火。

②清热止痢用*连,如葛根芩连汤中用*连清肠中之热邪。

③心下热痞,如治疗痰热互结的小陷胸汤即用*连清心下之热,又如泻心汤类方中用*连清心下之热(胃)。

注: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后台留言通知我们,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

猜你还想看

慢性胃炎十多年,1个偏方能杀死幽菌提高胃动力,胃炎好一半

早餐吃鸡蛋时搭配这一物,或许让养生功效变得更强,不妨留心一下

燕麦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禁忌有哪些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千古名方ldquo半夏泻心汤rd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