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6月21日,夏至。夏至这天,太阳运行至夏至点,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北半球各地的白昼时间达到全年最长。在北京地区,夏至日白昼可长达15小时。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多,比南半球多了将近一倍。
夏至的历史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
夏至三候中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夏至气候夏至以后地面受热强烈,空气对流旺盛,午后至傍晚常易形成雷阵雨。这种热雷雨骤来疾去,降雨范围小,人们称“夏雨隔田坎”。唐代诗人刘禹锡“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的著名诗句就是描写雷阵雨的情况。
夏至时节正是江淮一带的“梅雨”季节,这时正是江南梅子*熟期,空气非常潮湿,冷、暖空气团在这里交汇,并形成一道低压槽,导致阴雨连绵的天气。
夏至养生夏季阳气盛于外,阴气居于内。所以,饮食要多吃苦味食物,宜清补。绿叶菜和瓜果类等水分多的蔬菜水果都是不错的选择。在中国北方流行一句谚语:“冬至饺子夏至面”,尤其是凉面,既能降火开胃,又不至于因寒凉而损害健康。
文章最后,小正送上韦应物描写的夏至古诗一首,让我们感受一下唐朝时夏至的情景。小伙伴们注意及时增减衣物哦~
完美正能量,每天多一点。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