芒种
本年度第9个节气
———————
《插秧歌》
手捏青苗种福田,
低头便见水中天。
六根清净方成稻,
后退原来是向前。
——(布袋和尚)
节令时间
-06-:25:37
农历:五月(大)初八
三侯情况
一候:螳螂生;
二候:鵙始鸣;
三候:反舌无声。
详细说明
太阳到达*经75度。
芒种的“芒”字,
是指麦类等有芒植物的收获。
芒种的“种”字,
是指谷黍类作物播种的节令。
“芒种”二字谐音,
表明一切作物都在“忙种”了。
所以,“芒种”也称为“忙种”,
农民间也称其为“忙着种”。
“芒种”到来预示着农民开始了忙碌的田间生活。
芒种节气
芒就是指一些有芒的作物。如大麦、小麦等开始成熟,将要收割,种就是种子的意思;或表明晚谷黍、樱等作的播种最忙的季节。这一天起,是播种最紧张的时期。有人把“芒种”解释为“忙种”。愈思也是相通的。每年这个时候太阳到达*经75°时开始。
这时,我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将进入多雨的*梅时节。“*梅”即“梅雨”,主要是指初夏产生在江淮流域雨期较长的连阴雨天气。当地因时值梅子*熟故名。其产生的原因。是由于力量相等的冷空气和暖空气,长期在这个地区交锋所致,故这里将进人连绵阴雨的梅雨时期。
对中国大部分地区来说,芒种一到,夏熟作物要收获,夏播秋收作物要下地,春种的庄稼要管理,收、种、管交叉,是一年中最忙的季节。长江流域“栽秧割麦两头忙”,华北地区“收麦种豆不让晌”,真是“芒种“。
五运六气
岁运:木运太过(太角)司天:少阳相火在泉:厥阴风木客气(三之气):少阳相火主气(三之气):少阳相火———————————所辖时间:-05-21[小满]~-07-23[大暑]———————————客主加临:三之气,天*布,炎暑至,少阳临上,雨乃涯。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岁气主方:升明汤
紫檀、车前子、青皮炒、半夏、酸枣仁、蔷薇、甘草各一钱,生姜五片。
三之气,少阳加临少阳,主夏至前后各三十日有奇,民病热中,聋瞑,血溢,脓疮,咳呕,鼽衄,渴,嚏欠,喉痹,目赤,善暴死。加赤芍、漏芦、升麻。
———————————
岁运主方:茯苓汤
茯苓、白术、厚朴、青皮、干姜(炮)、半夏、草果、甘草各一钱,姜三片,枣二枚。
结果来自:中医五运六气小程序
老*历
壬寅虎年
五月初八
年6月6日
壬寅年丙午月庚寅日06
宜
订盟修造
忌
安床动土
彭祖百忌[庚不经络,织机虚张;
寅不祭祀,神*不尝;]
节气当日黑*道黑道
白虎(凶)
释名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五月节,
谓有芒之种谷可稼种矣”。
————————
《通纬·孝经援神契》言有芒之谷可播种也”物候解释
螳螂,草虫也,饮风食露,感一阴之气而生,能捕蝉而食,故又名杀虫;曰天马,言其飞捷如马也;曰斧虫,以前二足如斧也,尚名不一,各随其地而称之。深秋生子于林木闲,一壳百子,至此时则破壳而出,药中桑螵蛸是也。
鵙,百劳也,
《本草》作博劳,
朱子《孟》注曰博劳,
恶声之鸟,盖枭类也。
诸书以为百舌鸟,以其能反复其舌故名,特注疏以为虾蟆,盖蛙属之舌尖向内,故名之。今辨其非者,以其此时正鸣,不知失者也,《易通卦验》亦名为虾蟆无声,若以五月正鸣,殊不知初旬见形后,形亦藏矣。陈氏曰:螳螂、鵙皆阴类,感微阴而或生或鸣,反舌感阳而发,遇微阴而无声也。
习俗活动
1.送花神:
农历二月初二日花朝节上迎花神。芒种已近五月间,百花开始凋残、零落,民间多在芒种日举行祭祀花神仪式,饯送花神归位,同时表达对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来年再次相会。此俗今已不存,但从著名小说家曹雪芹的《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中可窥见一斑:“(大观园中)那些女孩子们,或用花瓣柳枝编成轿马的,或用绫锦纱罗叠成千旄旌幢的,都用彩线系了。每一棵树上,每一枝花上,都系了这些物事。满园里绣带飘飘,花枝招展,更兼这些人打扮得桃羞杏让,燕妒莺惭,一时也道不尽。“千旄旌幢”中“千”即盾牌;旄,旌,幢,都是古代的旗子。由此可见大户人家芒种节为花神饯行的热闹场面。
2.安苗:
芒种安苗习俗安苗系皖南的农事习俗活动,始于明初。每到芒种时节,种完水稻,为祈求秋天有个好收成,各地都要举行安苗祭祀活动。家家户户用新麦面蒸发包,把面捏成五谷六畜、瓜果蔬菜等形状,然后用蔬菜汁染上颜色,作为祭祀供品,祈求五谷丰登、村民平安。
3.煮梅:
在南方,每年五、六月是梅子成熟的季节,三国时有“青梅煮酒论英雄”的典故。青梅含有多种天然优质有机酸和丰富的矿物质,具有净血、整肠、降血脂、消除疲劳、美容、调节酸碱平衡,增强人体免疫力等独特营养保健功能。但是,新鲜梅子大多味道酸涩,难以直接入口,需加工后方可食用,这种加工过程便是煮梅。
中医养生
《*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
夏三月,此谓蕃秀,
天地气交,万物华实,
夜卧早起,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秋为痎疟,
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饮食调养方面,唐朝的孙思邈提倡人们“常宜轻清甜淡之物,大小麦曲,粳米为佳”,又说:“善养生者常须少食肉,多食饭。”在强调饮食清补的同时,告诫人们食勿过咸、过甜。
在夏季人体新陈代谢旺盛,汗易外泄,耗气伤津之时,宜多吃能祛暑益气、生津止渴的饮食。老年人因机体功能减退,热天消化液分泌减少,心脑血管不同程度地硬化,饮食宜清补为主,辅以清暑解热护胃益脾的食品。
中国有些地方有谚语说:“芒种夏至天,走路要人牵;牵的要人拉,拉的要人推”。这形象地表现了人们在这个时节的懒散。夏日昼长夜短,午休可助恢复疲劳,有利于健康。芒种时气候开始炎热,是消耗体力较多的季节,要注意补充水分,多喝水。
节令饮食
1.五叶芦根饮
功效:芳香化湿,健脾醒胃。
饮食调养:藿香叶、薄荷叶、荷叶各3克枇杷叶、鲜芦根、佩兰叶各30克冬瓜60克白糖适量将上料洗净先以枇杷叶、冬瓜共煎汤代水约ml再加入其药同煎10分钟调入白糖即成有芳香化湿健脾醒胃功效。
2.淮山茯苓
功效:清热祛湿。
饮食调养:宜多吃健脾祛湿之品如淮山、太参、白术、茯苓、绿豆、冬瓜、苋菜、枸杞叶、木瓜、椰、香瓜等。
3.酸梅汤
功效:行气散淤,生津止渴。
饮食调养:酸梅汤的原料是乌梅、山楂、桂花、甘草、冰糖。《本草纲目》记载:“梅实采半*者,以烟熏之为乌梅。”该汤消食合中,行气散淤,生津止渴,收敛肺气,除烦安神,常饮可祛病除疾、保健强身,是炎热夏季不可多得的保健饮品。
民俗谚语
芒种忙,麦上场。
五月十三,不雨直干。
芒种芒种,连收带种。
麦收有三怕:雹砸、雨淋、大风刮。
麦熟一晌,虎口夺粮。
九成熟,十成收;十成熟,一成丢。
麦收九十九,不收一百一。
*熟收,干熟丢。
麦收要紧,秋收要稳。
杏子*,麦上场。
枣花开,割小麦。
麦松一场空,秋稳籽粒丰。
麦收时节停一停,风吹雨打一场空。
快割快打,麦粒不撒。
麦收无大小,一人一镰刀。
麦不让场,豆不让墒。
豆不让宿,麦不让晌。
麦播一月,豆种一时。
麦茬无早豆。
豆不隔宿。
I声明信息:
本文相关素材选自网络,涉及内容版权属于相关权利人所有,若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可随时和我们联系。文中涉及所有方剂药物为学习参考之用,非专业人士请勿试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