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叶半夏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4
TUhjnbcbe - 2022/6/23 18:34:00
白癜风专家李从悠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603/5424723.html

小半夏加茯苓汤方


  半夏一升 生姜半斤 茯苓四两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病人脐下悸,吐涎沫而头眩者,此有水也,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钵(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铼


  桂枝半两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方寸匙,日三眼,多饮暖水,汗出愈,如法将息。


  师曰:病有风水,有皮水,有正水,有石水,有*汗。


  风水其脉自浮,其证骨节疼痛,恶风。皮水其脉亦浮,其证尉肿,按之没指,不恶风,腹如鼓,不渴,当发其汗。正水其脉沉迟,其证为喘。石水其脉自沉,其证腹满不喘,当利其小便。*汗其脉沉迟,其证发热,胸满,四肢头面肿,久不愈,必致痈脓。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搏,风强则为瘾疹,身体为痒,痒者为泻风,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身体洪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汗。


  寸口脉沉滑者,中有水气,面目肿大有热,名曰风水。其人之目窠上微肿,如蚕新卧起状,其颈脉动,时时咳,按其手足上,陷而不起者,亦曰风水。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今反不痛,体重而酸,其人不渴,此为风水,汗出即愈,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痹,胸中窒,不能食,反聚痛,躁不得眠,此为*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正水,其状如肿,发汗则愈。然诸病此者若渴而下利,小便数者,皆不可发汗,但当利其小便。
  


  心水为病,其身重而少气,不得卧,烦躁,阴肿。


  肝水为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痛,津液微生,小便续通。


  肺水为病,其身肿,小便难,时时鸭溏。


  脾水为病,其腹大,四肢苦重,津液不生,但苦少气,小便难。
  


  肾水为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溺,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


  诸有水者,腰以下肿,当利小便;腰以上肿,当发汗乃愈。


  寸口脉沉而迟,沉则为水,迟则为寒,寒水相搏,脾气衰则骛溏,胃气衰则身肿,名曰水分。


  少阳脉卑,少阴脉细,男子则小便不利;妇人则经水不利;名曰血分。


  妇人经水,前断后病水者,名曰血分,此病难治;先病水,后经水断,名日水分,此病易治,水去则经自下也。


  寸口脉沉而数,数则为出,沉则为入,出为阳实,入为阴结,趺阳脉微而弦,微则无胃气,弦则不得息;少阴脉沉而滑,沉为在里,滑则为实,沉滑相搏,血结胞门,其瘕不泻,经络不通,名曰血分。


  问曰:病者苦水,面目身体皆肿,四肢亦肿,小便不利,脉之,不言水,反言胸中痛,气上冲咽状如炙肉,当感咳喘,审如师言,其脉何类?师曰:寸口脉沉而紧,沉为水,紧为寒,沉紧相搏,结在关元,始时尚微,年盛不觉,阳衰之后,荣卫相干,阳损阴盛,结寒微动,肾气上冲,咽喉塞噎,胁下急痛,医以为留饮而大下之,沉紧不去,其病不除,复重吐之,胃家虚烦,咽燥欲饮水,小便不利,水谷不化,面目手足浮肿,又与葶苈下水,当时如小差,食饮过度,肿复如前,胸胁苦痛,象若奔豚,其水扬溢,则咳喘逆,当先攻其冲气令止,乃治其咳,咳止,喘自差,先治新病,水当在后。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者,属少阴为石水;沉迟者,属少阴为正水;浮而恶风者,为风水,属太阳,浮而不恶风者,为皮水,属太阳;虚肿者,属气分,发其汗即已,脉沉者,麻*附子甘草汤主之;脉浮者,麻*加术汤主之。


  麻*附子甘草汤方


  麻*二两 附子一枚(炮)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七升,先煮麻*,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麻*加术汤方


  麻*三两 桂枝二两 杏仁七十个 甘草一两(炙) 白术四两


  右五味,以水九升,先煮麻*,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二升半,去滓,温服八合,覆取微汗,不汗再服,得汗停后服。


  风水,脉浮,身重,汗出,恶风者,防已*芪汤主之。


  防已*芪汤方


  防已一两 甘草五钱(炙) 白术七钱半 *芪一两


  右四味,剉如麻豆大,每抄五钱匙,生姜四片,大枣一枚,水一升半,煮取八合,去滓,温服;喘者,加麻*五钱,胃中不和者,加芍药三分;气上冲者,加桂枝三分;下有陈寒者,加细辛三分;服后当如虫行皮中,从腰下如冰,后坐被上,又以一被绕腰下,温令有微汗差。


  风水,恶风,一身悉肿,脉浮不渴,续自汗出,无大热者,越婢汤主之。
  


  越婢汤方


  麻*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五味,以水六升,先煮麻*,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皮水,四肢肿,水气在皮肤中,四肢聂聂动者,防已茯苓汤主之。


  防已茯苓汤_


  防已三两 *芪三两 桂枝三两 茯苓六两 甘草二两(炙)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里水,一身面目*肿,其脉沉,小便不利,甘草麻*汤主之;越婢加术汤亦主之。


  甘草麻*汤方


  甘草二两 麻*四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麻*,去上沫,纳甘草,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复令汗出,不汗再服。


  越婢加术汤方


  麻*六两 石膏半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五枚 白术四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先煮麻*,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
  


  问曰:*汗之为病,身体肿,若重汗出而发热口渴,状如风水,汗沾衣,色正*如柏汁,脉自沉,从何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宜*芪芍药桂枝汤。


  *芪芍药桂枝汤方


  *芪五两 芍药三两 桂枝三两


  右三味,以苦酒一升,水七升,相合,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当心烦,服至六七日乃解;若心烦不止者,以苦酒阻故也,以美酒醢易之。


  *汗之病,两胫自冷,假令发热,此属历节,食已汗出,暮常盗汗,此荣气热也;若汗出已,反发热者,久久身必甲错;若发热不止者,久久必生恶疮;若身重,汗出已辙,轻者,久久身必(目闰),(目闰)即胸痛;又从腰以上汗出,以下无汗,腰臗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则不能食,身疼重,烦躁,小便不利,此为*汗,桂枝加*芪汤主之。


  桂枝加*芪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五枚 *芪二两


  右六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寸口脉沉而弱,沉即主骨,弱即主筋,沉即为肾,弱即为肝,汗出入水中,如水伤心,历节痛,*汗出,故曰历节。


  味酸则伤筋,筋伤则缓,名日泄,咸则伤骨,骨伤则痿,名日枯,枯泄相搏,名日断泄。荣气不通,卫不独行,荣卫俱微,三焦无御,四属断绝,身体赢瘦,独足肿大,*汗出,两胫热,便为历节。


  少阴,脉浮而弱,弱则血不足,浮则为风,风血相搏,即疼痛如掣。


  肥盛之人,脉涩小,短气,自汗出,历节疼,不可屈伸,此皆饮酒汗出当风所致也。


  诸肢节疼痛,身体赢瘦,脚肿如脱,头眩短气,温温欲吐者,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主之。


  桂枝芍药知母甘草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知母二两 甘草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眼。


  病历节,疼痛,不可屈伸,脉沉弱者,乌头麻**芪芍药甘草汤主之。


  乌头麻**芪芍药甘草汤方


  乌头五枚(切) 麻*三两 *芪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三两


  右五味,先以蜜二升煮乌头,取一升,去滓,别以水三升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纳蜜再煮一二沸,服七合,不知尽服之。


  病历节,疼痛,两足肿,大小便不利,脉沉紧者,甘草麻*汤主之;脉沉而细数者,越婶加白术汤主之。(二方俱见前)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趺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寒,胃气不足,则手足逆冷,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前通则恶寒,阴前通则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寒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溺,名曰气分。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桂枝甘草麻*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主之。


  桂枝甘草麻*生姜大枣细辛附子汤方


  桂枝三两 甘草二两(炙) 麻*二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 二枚细辛三两附子一枚(炮)


  右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去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汗出即愈。


  水饮,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枳实白术汤主之。


  枳实白术汤方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若渴者,括萎瞿麦薯蓣丸主之。


  括蒌瞿麦薯蓣丸方


  括萎根二两 瞿麦一两 薯蓣二两 附子一枚(炮) 茯苓三两


  右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二丸,日三服,不知可增至七八丸,以小便利,腹中温为知。


  小便不利,其人有水气在血分者,滑石乱发白鱼散主之;茯苓白术戎盐汤亦主之。


  滑石乱发白鱼散方


  滑石一斤 乱发一斤(烧) 白鱼一斤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匙,日三服。


  茯苓白术戎盐汤方


  茯苓半斤 白术二两 戎盐二枚(弹丸大)


  右三味,先以水一斗,煮二味,取三升,去滓,纳戎盐,更上微火一二沸化之,分温三服。

辨瘀血吐衄下血疮痈病脉证并治


  病人胸满、唇痿、舌青、口燥,但欲嗽水,不欲咽,无寒热,脉微大来迟,腹不满,其言我满,此为有瘀血。


  病人如有热状,烦满,口干燥而渴,其脉反无热,此为阴伏,是瘀血也,当下之,宜下瘀血汤。


  下瘀血汤方


  大*三两 桃仁二十枚 (庶/虫)虫二十枚(去足)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水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血下如豚肝愈。


  膈间停留瘀血,若吐血色黑者,桔梗汤主之。


  桔梗汤方


  桔梗一两 甘草二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津,温分再服。


  吐血不止者,柏叶汤主之;*土汤亦主之。


  柏叶汤方


  柏叶三两 干姜三两 艾叶三把


  右三味,以水五升,取马通汁一升,合煮取一升,去滓,分温再服。


  *主汤方


  灶中*土半斤 甘草三两 地*三两 白术三两 附子三两(炮) 阿胶三两 *芩三两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心气不足,吐血,若衄血者,泻心汤主之。


  泻心汤方


  大*二两 *连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下血,先便而后血者,此远血也,*土汤主之。(方见前)


  下血,先血而便者,此近血也,赤豆当归散主之。


  赤豆当归散方
  


  赤小豆三升(浸令毛出曝乾) 当归十两


  右二味,杵为散,浆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


  师曰:病人面无色,无寒热,脉沉弦者,必衄血;脉浮而弱,按之则绝者,必下血,烦而咳者,必吐血。


  从春至夏衄血者,属太阳也;从秋至冬衄血者,属阳明也。


  尺脉浮,目睛晕*者,衄未止也;*去睛慧了者,知衄已止。


  问曰:寸口脉微浮而涩,法当亡血,若汗出,设不汗出者云何?师曰:若身有疮,被刀斧所伤,亡血故也,此名金疮;无脓者,王不留行散主之;有脓者,排脓散主之,排脓汤亦主之。


  王不留行散方


  王不留行十分(烧) 蒴藿细叶十分(烧) 桑根白皮十分(烧) 甘草十八分 *芩二分 蜀椒三分(去目) 厚朴二分 干姜二分 芍药二分
  


  右九味,为散,饮服方寸匙,小疮即粉之,大疮但服之,产后亦可服。


  排脓散方


  枳实十六枚 芍药六分 桔梗二分


  右三味,杵为散,取鸡子*一枚,以药散与鸡*相等,揉和令相得,饮和服之,日一服。


  排脓汤方


  甘草二两 桔梗三两 生姜一两 大枣十枚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温服五合,日再服。


  浸淫疮,从口流向四肢者,可治,从四肢流来入口者,不可治。


  浸淫疮,*连粉主之。


  *连粉方


  *连十分 甘草十分


  右二味,捣为末,饮服方寸匙,并粉其疮上。


  诸脉浮数,法当发热,而反洒浙恶寒,若有痛处,当发其痈。


  师曰:诸痈肿者,欲知有脓无脓?以手掩肿上,热者,为有脓;不热者,为无脓也。
  


  肠痈之为病,其身甲错,腹皮急,按之濡,如肿状,腹无积聚,身无热,脉数,此为肠内有痈也,薏苡附子败酱散主之。


  薏苡附子败酱散方


  薏苡十分 附子二分 败酱五分


  右三味,杵为末,取方寸匙,以水二升,煮减半,去滓,顿眼,小便当下血。


  少腹肿痞,按之即痛如淋,小便自调,时时发热,自汗出,复恶寒,此为肠外有痈也;其脉沉紧者,脓未成也,下之当有血;脉洪数者,脓已成也,可下之,大*牡丹汤主之。


  大*牡丹汤方


  大*四两 牡丹一两 桃仁五十个 冬瓜子半升 芒硝三合


  右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有脓者当下脓,无脓者当下血。

辨胸痹病脉证并治


  师曰: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极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胸痹而痛者,以其脉弦故也。


  平人无寒热,胸痹,短气不足以息者,实也。


  胸痹,喘、息、咳、唾,胸背痛,寸脉沉迟,关上小紧数者,括萎薤白白酒汤主之。


  括蒌薤白白酒汤方


  括萎实一枚(捣) 薤白半斤 白酒七升
  
   


  右三味,同煮取二升,分温再服。


  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括蒌薤白半夏汤主之。


  薤白括蒌半夏汤方


  括萎实一枚(捣) 薤白三两 半夏半升 白酒一斗


  右四味,同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心中痞,留气结在胸,胸满,胁下逆抢心者,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蒌汤主之;桂枝人参汤亦主之。


  枳实薤白桂枝厚朴括萎汤方


  枳实四枚 薤白半斤 桂枝一两 厚朴四两 括萎一枚(捣)


  右五味,以水五升,先煮枳实、厚朴取二升,去滓,纳诸药,煮数沸,分温三服。


  桂枝人参汤方


  桂枝四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干姜三两 白术三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先煮四味,取五升,纳桂枝,更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胸痹,胸中气塞,或短气者,此胸中有水气也,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橘皮枳实生姜汤亦主之。


  茯苓杏仁甘草汤方


  茯苓二两 杏仁五十个 甘草一两(炙)


  右三味,以水一斗,煮取五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不差更服。


  橘皮枳实生姜汤方


  橘皮一斤 枳实三两 生姜半斤


  右三味,以水五升,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胸痹,时缓时急者,薏苡附子散主之。


  薏苡附子散方


  薏苡十五两 大附子十枚(炮)


  右二味,杵为散,白饮服方寸匙,日三服。


  胸痹,心中悬痛者,桂枝生姜枳实汤主之。


  桂枝生姜枳实汤方


  桂枝三两 生姜三两 枳实五枚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胸痹,胸痛彻背,背痛彻胸者,乌头赤石脂丸主之,


  乌头赤石脂丸方


  乌头一两 蜀椒一两 附子五钱 干姜一两 赤石脂一两
  


  右五味,末之,蜜为丸,如梧桐子大,先食,服一丸,日三服,不知稍增,以知为度。


  胸痹,其人常欲蹈,其胸上先未苦时,但欲饮热者,旋覆花汤主之。


  旋覆花汤方


  旋覆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顿服。


  胸痹,心下悸者,责其有痰也,半夏麻*丸主之。


  半夏麻*丸方


  半夏 麻*各等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和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胸痹,心下痛,或有恶血积冷者,九痛丸主之。


  九痛丸方


  附子三两 狼*四两 巴豆一两(去皮心熬研如脂)人参一两 干姜一两 吴茱萸一两


  右六味,末之,蜜丸如梧桐子大,酒下,强人初服三丸,日三服,弱者二二丸。


  兼治卒中恶,腹胀痛,口不能言,又治连年积冷,流注,心胸痛,冷气上冲,落马,坠车,血疾等,皆主之;忌口如常法。

辨妇人各病脉证并治


  师曰:妇人得平脉,阴脉小弱,其人呕,不能食,无寒热,此为妊娠,桂枝汤主之;于法六十日当有此证;设有医治逆者,却一月;加吐下者,则绝之。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妇人宿有症病,经断未及三月,而得漏下不止,胎动在脐上者,此为症痼害;妊娠六月动者,前三月经水利时胎也;下血者,断后三月衄也;所以血不止者,其症不去故也,当下其症,桂枝茯苓丸主之。


  桂枝茯苓丸方


  桂枝 茯苓 牡丹桃仁 芍药各等分


  右五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兔屎大,每日食前服一丸,不知可渐加至三丸。


  妇人怀孕六七月,脉弦,发热,其胎愈胀,腹痛,恶寒,少腹如扇,所以然者,子藏开故也,当以附子汤温之。


  附子汤方


  附子二枚(炮去皮破八片) 茯苓三两 人参二两 白术四两 芍药三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师曰:妇人有漏下者;有半产后续下血都不绝者;假令妊娠腹中痛者,此为胞阻,胶艾汤主之。


  胶艾汤方


  地*六两 芎二两 阿胶二两 艾叶三两 当归三两 芍药四两 甘草二两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怀妊,腹中疞痛,当归芍药散主之。


  当归芍药散方


  当归三两 芍药一斤 茯苓四两 白术四两 泽泻半斤 芎三两


  右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匙,温酒和,日三服。


  妊娠,呕吐不止,干姜人参半夏丸主之。


  干姜人参半夏丸方


  干姜一两 人参一两 半夏二两


  右三味,末之,以生姜汁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丸,日三服,饮下。


  妊娠,小便难,饮食如故,当归贝母苦参丸主之。


  当归贝母苦参丸方


  当归四两 贝母四两 苦参四两


  右三味,末之,炼蜜为丸,如小豆大,饮服三丸,日三服。


  妊娠,有水气,小便不利,洒淅恶寒,起即头眩,葵子茯苓散主之。


  葵子获苓散方


  葵子一斤 茯苓三两
   


  右二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匙,日三服,小便利则愈。


  妇人妊娠,身无他病,宜常服当归散,则临产不难,产后亦免生他病。


  当归散方


  当归一斤 *芩一斤 芍药一斤 芎一斤 白术半斤
  


  右五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匙,日再服。


  妊娠,身有寒湿,或腹痛,或心烦,心痛,不能饮食,其胎跃跃动者,宜养之,白术散主之。


  白术散方


  白术 芎 蜀椒(去目汗) 牡蛎各等分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一钱匙,日三服,夜一服。


  妇人怀身七月,腹满不得小便,从腰以下如有水状,此太阴当养不养,心气实也,宜泻劳官,关元,小便利则愈。


  问曰:新产妇人有三病,一者病痉,二者郁冒,三者大便难,何谓也?师曰:新产血虚多汗出,喜中风,故令病痉;亡血,复汗,寒多,故令郁冒;亡津液胃燥,故大便难。


  产妇郁冒,其脉微弱,呕不能食,大便反坚,但头汗出。所以然者,血虚而厥,厥则必冒,冒家欲解,必大汗出;以血虚下厥,孤阳上出,故头汗出也。所以产妇喜汗出者,亡阴血虚,阳气独盛,故当汗出,阴阳乃复;大便坚,呕不能食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升(洗)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郁冒病解,能食,七八日更发热者,此为胃实,大承气汤主之。


  大承气汤方
  


  大*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炙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二物,取五升,去滓,纳大*,更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下,停后服。


  产后腹中疞痛,若虚寒不足者,当归生姜羊肉汤主之。


  当归生姜羊肉汤方


  当归三两 生姜五两 羊肉一斤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产后腹痛,烦满不得卧,不可下也,宜枳实芍药散和之。


  枳实芍药散方


  枳实 芍药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服方寸匙,日三服,麦粥和下之。


  师曰:产后腹痛,法当以枳实、芍药散;假令不愈,必腹中有瘀血著脐下也,下瘀血汤主之。


  下瘀血汤方


  大*三两 桃仁二十枚(去皮尖) (庶/虫)虫二十枚(去足)


  右三味,末之,炼蜜和丸,以酒一升,煮取八合,顿服之,当下血如豚肝。


  产后七八日,无太阳证,少腹坚痛,此恶露不尽也;若不大便,烦躁,发热,脉微实者,宜和之;若日晡所烦躁,食则谵语,至夜即愈者,大承气汤主之。(方见前)


  产后中风,数十日不解,头痛,恶寒,发热,心下满,干呕,续自微汗出,小柴胡汤主之。(方见前)


  产后中风,发热,面赤,头痛,汗出而喘,脉弦数者,竹叶汤主之。


  竹叶汤方


  竹叶一把 葛根三两 桔梗一两 人参一两 甘草一两 生姜五两 大枣十五枚(劈)


  右七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产后烦乱,呕逆,无外证者,此乳中虚也,竹皮大丸主之。


  竹皮大丸方


  竹茹二分 石膏二分 桂枝一分 甘草七分 白薇一分


  右五味,末之,枣肉和丸,如弹子大,饮服一丸,日三服,夜二服,有热者倍白薇。


  产后下利,脉虚极者,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主之。


  白头翁加甘草阿胶汤方


  白头翁二两 *连三两 柏皮三两 秦皮三两 甘草二两 阿胶二两


  右六味,以水五升,先煮五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分温三服。


  妇人咽中如有炙脔者,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主之。


  半夏厚朴茯苓生姜汤方


  半夏一升 厚朴三两 茯苓四两 生姜五两 苏叶二两


  右五味,以水一斗,煮取四升,去滓,分温四服,日三服,夜一服,苦痛者,去苏叶,加桔梗二两。


  妇人脏燥,悲伤欲哭,数欠伸,象如神灵所作者,甘草小麦大枣汤主之。


  甘草小麦大枣汤方


  甘草三两小麦一升大枣十枚(劈)


  右三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妇人吐涎沫,医反下之,心下即痞,当先治其吐涎沫,后治其痞,治吐宜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治痞宜泻心汤。
  


  桔梗甘草茯苓泽泻汤方
  


  桔梗三两 甘草二两 茯苓三两 泽泻二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泻心汤方


  大*二两 *连一两


  右二味,以麻沸汤二升,渍之,须臾绞去滓,分温再服。


  妇人之病,因虚积冷结,为诸经水断绝,血结胞门。或绕脐疼痛,状如寒疝;或痛在关元,肌若鱼鳞;或阴中掣痛,少腹恶寒;或引腰脊,或下气街;此皆带下。万病一言,察其寒、热、虚、实、紧、弦、行其针药,各探其源,子当辨记,勿谓不然。


  问曰:妇人年五十所,病下血数十日不止,暮即发热,少腹里急,腹满,手掌烦热,唇口干燥,何也?师曰:此病属带下,何以知之?曾经半产,瘀血在少腹不去,故唇口干燥也,温经汤主之。


  温经汤方


  吴茱萸三两 当归二两 芎二两 芍药二两 人参二两 桂枝二两 阿胶二两 牡丹皮二两 甘草二两 生姜二两


  右十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日三服,每服一升,温饮之。


  经水不利,少腹满痛,或一月再经者,王瓜根散主之。阴肿者,亦主之。


  王瓜根散方


  王瓜根三分 芍药三分 桂枝三分 (庶/虫)虫三枚


  右四味,杵为散,酒服方寸匙,日三服。


  妇人半产若漏下者,旋覆花汤主之;脉虚弱者,*芪当归汤主之。


  旋覆花汤方


  旋覆花三两 葱十四茎 新绛少许。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顿服之。


  *芪当归汤方


  *芪三两 当归半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陷经,漏下色黑如块者,胶姜汤主之。


  胶汤姜方
  


  阿胶三两 地*六两 芎二两 生姜三两(切) 当归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七味,以水五升,清酒三升,先煮六味,取三升,去滓,纳胶烊消,温服一升,日三服。


  妇人少腹满,如敦状,小便微难而不渴,或经后产后者,此为水与血俱结在血室也,大*甘遂阿胶汤主之。


  大*甘遂阿胶汤方


  大*四两 甘遂二两 阿胶二两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二味,取一升,去滓,纳胶烊消,温顿服之。


  妇人时腹痛,经水时行时止,止而复行者,抵当汤主之。


  抵当汤方


  水蛭三十个(熬) 虻虫三干个(去翅足) 桃仁三十个 大*三两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不下更服。


  妇人经水闭,脏坚癖,下白物不止,此中有干血也,矾石丸主之。


  矾石丸方


  矾石三分(烧) 杏仁一分


  右二味,末之,炼蜜为丸,枣核大,纳脏中,剧者再纳之。


  妇人六十二种风证,腹中气血如刺痛者,红蓝花酒主之。


  红蓝花酒方


  红蓝花一两


  右一味,以酒一斗,煎减半,去滓,分温再服。


  妇人腹中诸病痛者,当归芍药散主之;小建中汤亦主之;当归芍药散见前。


  小建中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六两 甘草三两(炙) 生姜三两(切) 大枣干二枚(劈) 饴糖一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纳胶饴,更上微火消解,温服一升,日三服。


  问曰:妇人病,饮食如故,烦热不得卧,而反倚息者,何也?师曰:此名转胞,不得溺也,以胞系了戾,故致此病,但利小便则愈,肾气丸主之。


  贤气丸方


  地*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梧桐子大,温酒下十五丸,日再服,不知渐增,至二十五丸。


  妇人阴寒,蛇床子散主之。


  蛇床子散方


  蛇床子一两


  右一味,末之,以白粉少许,和合相得,如枣大,棉裹纳阴中,自温。


  少阴脉滑而数者,阴中疮也,蚀烂者,狼牙汤主之。


  狼牙汤方


  狼牙三两


  右一味,以水四升,煮取半升,去滓,以绵缠箸如茧大,浸汤沥阴中,洗之,日四遍。


  胃气下泄,阴吹而喧,如失气者,此谷道实也,猪膏发煎主之。


  猪膏发煎方


  猪膏半斤乱发三枚(如鸡子大)


  右二味,和膏煎之,发消药成,分再服。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合集#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桂林古本伤寒杂病论4